一、計畫說明:
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有一套複雜的人際網路等待著他的來臨。父母、朋友、兄弟姊妹、同學們的稱呼,反應彼此的關係,在人際關係中,我們會因為別人的行為而有不同的感覺,憤怒、生氣、愉快與興奮等等,而且也花了許多的時間與他人相處,就在這相處中發展友誼、愛與婚姻。
從幼兒自我認同的學習實驗看出,人的自我認識歷程,從外在的身體特徵、身體運動能力,到自我內在心理的察覺、也開始注意他人心理內容,轉化成發展出你好我好的行動力。換句話說,自我認識的一系列歷程,需要別人的存在,從互動中看出自己也理解他人。
當然,一般人經歷一段時間後,從經驗得知友誼的維護需要努力,多數人一生中能算出是一輩子的朋友大概總數介於三到五人。可能是生命有限,時間寶貴,不該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相處的人身上,若是要能成為很好的朋友,則需要有以下三件特質:
1. 相互關心
2. 親密感
3. 常在一起
好朋友的益處,並不只是在於彼此分享,我認為好朋友的幫忙在於,一個人的生活容易自我欺瞞,自我假裝,在錯誤的理解下容易有不當的判斷,讓自己進入到生活的惡性循環;而好朋友可以適時提醒,相互陪伴、接受事實並做出恰當的決定,讓自己可以有更好得生活品質。
為此,家長必須在自己小孩前展現友誼的能力,使得小孩能從家長身上得知如何建立友誼;教師更需要努力維護教室的學習情境,以關懷倫理學的基礎,讓教室比外在環境更加友善,發展出學童相互關懷的能力。
二、計畫內容
透過紐伯瑞大獎小說的研讀,讓我們與學生的討論更具有實質內容。我將以兩階段說明認識自我與尊重他人的重要,其內容如下:
一、自我與他人的特性與價值
| ||||||
封面
|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說明
| ||
1
|
吉莉的選擇
The Great Gilly Hopkins
1978
|
凱瑟琳‧帕特森
Katherine Paterson
|
新苗
|
人我關係
a.物化他人
b. 緊密的關係
c. 進入人際脈絡
| ||
2
|
樂琦的神奇力量
The Higher Power of Lucky
2007
|
蘇珊.派特隆 Patron, Susan
|
台灣東方
|
情緒與感受
A. 傳統想法
B. 討論情感的
理論議題
C. 情感的要件
D. 行為對情感的
測試
| ||
3
|
雙鼠記
The Tale of Despereaux
2004
改編動畫
|
凱特‧狄卡密歐/著
|
台灣東方
|
為何我需要愛人呢?
a三個觀點
b. 哲學上對自我的說法
| ||
4
|
蘇菲寶寶
Baby
(附MP3)
1993
|
派翠西亞.麥克蕾蘭
Patricia MacLachlan
|
哈佛人
|
愛的理由
a理由論
b. 人的特質
c. 理解自我的蘊含
d. 自我是一連串的行動與反思整合
| ||
5
|
喜樂與我
Shiloh
2000
|
菲琳絲.那勒
Phyllis Reynolds Naylor
|
智茂
|
友誼的價值
a.本質與工具
b. 價值感的產生
c. 對自我的體認
| ||
二、 與人的連結
| ||||||
1
|
幸運小銅板
Penny from Heaven
2007
1936電影
|
珍妮芙.賀杜
Jennifer L. Holm
|
台灣東方
|
詮釋他人行為
a.理解他人
b.統整經驗
| ||
2
|
那一年在奶奶家
A year down yonder
2000
|
瑞奇˙派克
Richard Peck
|
台灣東方
|
親密與信任
a. 相遇、私有、
信任與感受
b.親密的連結
c.信任感
| ||
3
|
出事的那一天
On My Honor
1987
|
瑪利安‧丹‧包爾
Marion Dane Bauer
|
台灣東方
|
誠實與自我瞭解
a.誠實的價值
b.誠實的特質
c.後設誠實理論
d.對親密的渴望
e.自我理解
| ||
4
|
挨鞭童
WHIPPING BOY
1986
|
席德‧弗雷希門
Sid Fleischman
|
台灣東方
|
關係的對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