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

【閱讀、討論與高階思考的未來】

閱讀、討論與高階思考的未來


徐永康
2012.01.01

導言
        對於一個兒童而言,年齡與社會化構成學習的兩項變因,也就是說,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其目的是讓兒童有能力面對未來的挑戰與困境,通常這兩項都涉及到如何找尋自己喜愛的工作,讓自己能樂在其中並發揮所長,進而產生自信與獲得他人尊重;另外,他也需要在社群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團體,認識自己的朋友,感受人生的美好。這兩項,我個人覺得和以前比較起來,都顯得比較困難。
回想過去找工作的經驗,若是在三十年前,想要到銀行擔任出納員,只要是高職的銀行保險科畢業,加上相關特考及格,就有資格到銀行工作。在2011年裡,想要在銀行擔任同樣職位,可能需要不僅是相關科系研究所畢業,以及特定考試及格。比較這三十年的變化,在工作上的職位名稱並沒有改變,但是需要的處理問題的能力,主要是在這三十年中,工作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若是要能處理原先銀行的工作,就需要有數位科技以及第二外語等等的能力。如此的趨勢也在其他工作領域發生,成為一位老師,不僅在學歷上,同時也在處理學生議題的能力上必須要大幅提昇。我想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的社會越來越複雜,而面對的問題也越來越困難。
    除了工作外,在組織家庭上也和過去有些不同,在性別平等的朝留下,女人已經不再忍受依附於男人的身影下,女性要求有自己的專業、有自己私人空間,彼此若要維持良好的關係,必須要有不斷地溝通與分享情感。對於過去三、四十年前的家庭生活,溝通與分享似乎並不是構成家庭的最重要因素。
不論面對事業或是家庭,過去的思維已經不足以解決目前的問題,而學者Havighurst 1972認為在轉變成為大人之前,家長或是教育者需要讓自己的學生或是小孩有以下的能力,特別在青少年這階段,他們需要有以下的條件:
1.          不論是男生或女生,要能與他人建立起比較成熟的關係;
2.          理解社會對於男生轉變成男人,女生轉變成女人的想法;
3.          接納自己身體的改變;
4.          逐漸有自己的價值系統,不在完全依賴於他人,走向某種程度的自主;
5.          準備進入到自組家庭生活;
6.          準備進入專業領域;
7.          以自己建立的價值系統來規範行為;
8.          願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成為社會公民的一份子。
接下來,要問的是,不論在家庭教育或是學校教育,我們是否針對這些目標來教導嗎?或是我們教師做了哪些,另外有哪些需要補足所不夠的部份呢?
教室內思考教育的困境與解決方式
2010年學者Crews進到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教室觀察,認為教師有90%的教學時間是針對科目中的知識。我看到這樣的數據,也問了我認識的台灣國中、國小老師,他們也認為在台灣的教育好像也是如此。若以Bloom的高階思考模式來檢視看看,如下圖:
Anderson & Krathwohl 2001
我們看出以傳遞知識導向的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認知體系的最底層---記憶層次。哪麼,認知的其他部份呢?如理解、運用以及那些被視為高階思考活動的分析、綜和與評價呢?似乎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相對比較少。
他提出維州需要改革教育,以發展高階思考為主。計畫中提出兩個可以改變的地方,第一是讓教師有高階思考的能力。雖然在教學時間中,以傳遞知識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方式,但是在與學生互動時,應以高階思考的提問,例如以下的幾項問題:
1.      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2.      為什麼這件事情會發生呢?
3.      這對我們有怎樣的影響呢?
4.      我們該怎麼面對如此的問題呢?
例如說,我有一個室友,他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們一家也都是天主教徒,而我的室友常常失眠、不知理由的哭泣,也不愛吃東西或喝水,生活一遍混亂。我也盡量提供協助,但是他的狀況越來越不好。有一天,我回到宿舍大門前,看到了幾個警察,他們封鎖的部份的草地,我直接上樓,感覺事情不妙。我進到我的房間時,看到了另外一個警察在裡頭。他們問我知不知道我的室友已經跳樓了呢?我當然不知道。警察找了一下他的物件,也沒也看到任何遺書等等得東西,也就離開了!
等我靜下心後,打開我的筆記型電腦,發現裡頭有一張紙,紙上寫著:
「我先走了!」 
我知道這是他的筆跡,卻也無能為力。
幾天後,他的媽媽來收拾我室友的東西,她啜泣地問我:「你知道這是意外還是有意的呢?」
天主教的教義中似乎有提到,自殺的人,靈魂是無法上天堂的!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你會建議我該如何回答呢?
上述的問題,不再只是個「我們是不是要誠實?」、「我們應不應該避免不必要的痛苦?」等等,這樣的困境或是問題,我們難以馬上回答,主要是因為以下的因素:
1.      對於問題,沒有固定的解題方式,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2.      對於問題,我們需要運用概念分析、邏輯推論以及過去的經驗。
3.      我們最好學會這套方式,否則會帶來日後的困擾。
4.      需要批判思考、綜和思考以及帶有判準的判斷力。
5.      這過程與結果,對於個人都有特定意義。
上述的問題,讓學生有機會和老師討論,除了想想剛剛老師教的知識之外,還需要理解、運用、分析、綜和與評價的認知體系,以及學習如何將認知體系運轉下產生價值判斷、進而產生信念與指導我們有個比較恰當的行為能力。
第二,調整教學上,從教材的方面著手的話,她建議可以選擇以高階思考導向的故事,讓學生知道高階思考的效用,除了在表面上,有能力見到主角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深層上也理解生命的意義。
結果是學者在發表文章討論美國維吉尼亞洲的學生在標準測驗下,以高階思考導向的學習與未改變下的體系,發現在優等層級的學生人數多了5%。這樣的結果也和其他學者在華盛頓洲所做出的研究結果相符合。特別是在面對未知的議題時,高階思考能發揮該有的作用。
階思考的三項學習歷程
        回到先前室友跳樓事件來看,我是否應該誠實的回答他母親的疑問呢?若是以高階思考為主的話,我會用到以下幾點:
一、在認知上:
1.      建構出自己的思考模式。
a.若是我回答說:「他是自殺的,因為他有意要著麼做,而且我還有他放在我這裡的字條!」可以想像的是,他的母親可以這一輩子都會很難過自己小孩的靈魂無法進入天堂;相對的,我很誠實,也保有一致的生活態度,繼續我的人生旅程。
b.若是我的回答是:「他可能是不小心,因為最近冷氣機有些故障,他可能在檢查外牆主機時,不小心掉下去的!而且他每天都有禱告,如同先前一般!」這樣的回答,可能在這位極度傷心下的母親,有了一絲絲的安慰與希望!相對地,我說謊,日後會覺得這件事情上,我有缺點。
c.若是我回答:「我並不清楚!」這位母親將一直懷疑下去,而我也說謊。
d.若是我回答:「我不願意說!」這位母親將一直懷疑下去,而我並沒有說謊。
這四項選擇,簡單到如同電腦程式的流程圖,簡單到選擇吃些什麼,到複雜的整體經濟模式,都有共同之處,在於有資料輸入、計算、輸出與回覆,只是這樣的結果該是正向或負向的呢?
2.      弄清楚自己使用到的概念內容。
在這件事情中,我必須瞭解天主教徒對於自殺的看法與一般人有怎樣的不同,「誠實」、「說謊」之間的關係,是否可能有「誠實中帶有謊言」呢?「天堂為何如此重要呢?」、「若有天堂是否有來生呢?」也就是說,在此我需要重新確認自己使用到的概念內容和別人的是否類似,以及確認眾多概念之間的關聯性
3.      做出有效的邏輯推論。
      我會使用到邏輯推論。例如簡單如同,「他是天主教徒卻自殺了;在天主教的教義中,自殺的人無法上天堂,因此,他無法上天堂。」
「天堂是否隱含著來生?」
「若是沒有來生的話,要如何面對教義呢?」
換句話說,演繹法、歸納法,檢視前提的真假與推論的有效性。找出預設,與調整預設看看會有怎樣的差別。
4.      找出相關的資料研讀
a.       找出有用的資料,就是一個很花功夫的歷程,必須問自己說,(1)這些資料是可靠的嗎?;(2)有實際的試驗過嗎?;(3)有其他團體證實過嗎?或是提出對資料的質疑。
b.      而在這歷程需要構思出某些概念、原則、事件的關聯性與,確認自己對涉及到的概念是理解的。
c.       導出可能的結果。
d.      要能作到這一些,必須要能判斷資料的有效、
e.       設計可能的(思想)實驗;
f.       使用假設或前提來進行推論;
g.      找出事件的因果關係;
h.      對於觀察的現象找出各種可能的解釋。找出變因,與條件因素。
5.      評估與確認:
真的有上帝嗎?」面對如此難以證明的形上學議題,或許需要容忍某些不確定。
6.      確認問題:
「是否有不同的天主教專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呢?」、「雖然我有紙條,但是可以直接證明嗎?」以不同的方式解釋問題,或是理解問題的重要性與影響。
7.      找出不同的方案。
「我是否可以請他母親的朋友把他的遺書給他母親呢?這會不會比較好呢?」
8.      預測未來的可能性:
「若是我說謊的話,是否也剝奪了他母輕知道真相的權力呢?」「我們是否有權力知道和自身有關的事情呢?」「政府是否該公開所有的事情呢?」產生整體觀與自己的觀點
a.       對於不確定的部份提出自己的想法。
b.      若是證據不足下
c.       支持明確的結論
二、在價值上:
1.      追求某種有價值的生活模式:
有些我們知道,也有些我們不知道,不知道的部份我們也不會用這些知識,會產生負面結果的往往是我們信以為真的錯誤。
2.      可成為政策
3.      建立意義與價值的關係:指導行為,產生應然性,區分重要與不重要,產生意義。
三、在行動上
1.      需要進行問題分析
2.      重新定義問題
3.      不同方案
4.      找出可能的行動策略

結語
我們希望學生具有高階思考的能力,在面對事件時,有能力看出重要的核心問題,並在面對問題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帶有一些創意的成份;超越低階思考,不在侷限於文本分析,或只是停留在文本知識或是文本理解;將高階思考的能力運用在真實情境;發現意義與解決問題,回歸於平衡的生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