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1日

101.02 《世界上最大的房子》 ---台中故事協會 討論

世界上最大的房子
                                                                          
永康老師與台中故事協會   討論 ---

2012.02.21


一、故事
在李奧尼( Leo Lionni )的世界上最大的房子( 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ld )一書中,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有一隻小蝸牛覺得自己的房子太小,希望自己有個全世界最大的房子,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爸爸。
爸爸說:「在你想要這個房子之前,我必須告訴你一個故事。」
從前從前有一隻小蝸牛想要個世界上最大的房子,他爸爸不認為這是個好的想法,但是小蝸牛不聽勸告,並且決定要有個世界上最大的房子。
小蝸牛在甘藍葉上不斷地扭動,他的殼也不斷地變大。
蝸牛殼大的像個哈密瓜。
小蝸牛繼續扭,像哈密瓜的殼長出了顏色。
小蝸牛繼續扭,大大的殼不只有了顏色,還有很多尖尖的像教堂頂端的凸出物。
不久,蝴蝶飛來看看這到底是什麼,有的說像是教堂,有的說像是馬戲團,他們不知道這是個小蝸牛的家。
接著,來了青蛙一家人,說這是不是個生日蛋糕?當然他們也不知道這是個小蝸牛的家。
然而,甘藍葉吃完後,其他的小蝸牛走了,而這隻蝸牛卻走不了,最後餓死,他美麗的殼,也碎了。
當蝸牛爸爸說完這個故事後,聽故事的小蝸牛眼睛充滿著淚水。
小蝸牛決定只要小小的殼就好了,不要大房子,他開始旅行,去看看這個世界,有時遇到其他的蝸牛,別的蝸牛問道說:「你的殼為什麼那麼小呢?」
「我來告訴你一個故事。」小蝸牛說。
二、討論
我到台中故事協會跟華瑛、則明與其他的朋友們說了這個故事,並且分成兩組首先她們對這個故事提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下
第一組
1. 你認不認同故事中爸爸的做法?
2. 小蝸牛為何要大一點的殼?
3. 為什麼扭動一下殼就會變大?
4. 為何小蝸牛聽完故事後改變了原先的想法?
5. 如果孩子說了她的夢想,大人聽完後並暗示夢想的結果是不好的,孩子會不會失去夢想的
    能力呢?
6. 夢想、希望與願望有什麼差別呢?
7. 作者把殼畫的那麼美麗,為何最後要讓這個殼破掉呢?
8. 作者把殼畫的這麼美、這麼有造型有什麼用意呢?
9. 作者為何要讓蝸牛死掉?
10. 小蝸牛最後的夢想是什麼?
11. 小蝸牛住大房子會舒服嗎?
另一組問了以下的問題
1. 大,一定是不好嗎?
2. 別人告訴你這目標不好時,你就不追求嗎?
3. 蝸牛的殼為何扭動一下就會變大?
4. 為什麼每一頁的背景都是白色的?
5. 大人如果用這種方式騙小孩是對的嗎?
6. 你會用什麼方式提醒小孩不要做某些事情呢?
7. 為何蝸牛殼會大到長出角來呢?
這時已經過了十分鐘左右,我心裡想著每一個故事都有著本身想要表達的想法,這跟作者原先的用意可能有關係,而我認為閱讀故事的重點,至少有一部分是放在故事與生活的關係,這關係是一種對應,很像是幼稚園的作業中有一種是連連看,將故事連接到自己的生活,有趣的是,從世界上最大的房子可以感受到和自己現在的生活經驗很有關係,這關係如下
小蝸牛 >>>> 小孩
蝸牛爸爸 >>>> 大人
蝸牛殼 >>>> 自己的房子
殼變大 >>>> 想要更多、更大
小蝸牛的夢想 >>>> 小孩的夢想
蝸牛爸爸的故事 >>>> 大人說故事
從這對應關係來看這兩組的問題,我發現,對於那些習以為常的常識,不是我們在意的問題,像是沒有人問道說:「蝸牛真的吃甘藍葉嗎?」或是「蝸牛會思考嗎?」也就是說,對於我們習以為常的想法,並不構成疑惑。當我們問一個問題時,通常是對於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或是可能有不同的結局。
在我看來,李奧尼想要說的是,如果你的生活目標是自己無法負擔的話,這是對自己有害的。但是,事實上並不盡然是這個樣子的,我們可以透過合作來解釋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那麼,什麼是解釋問題呢?在認知心理學中有一部分是解釋我們如何解決問題,面對問題時,我們如何察覺問題並且去設定問題呢?從這兩組的問題上來看,這些問題都沒有正確答案的,有些涉及到小蝸牛的內心想法,這無從檢驗,像是我喝咖啡的感受是無法被外在檢驗的,就算是有科學家打開我的腦袋也無法查證。然而,我們有能力以自己的經驗來說說假如我是小蝸牛的話,會有怎樣不同的想法。通常這也是問題的發現。
這時,我採用了直指問題的方式,讓這兩組試試看如果只能問一個問題的話,從各組的問題中,找出一個核心問題出來。我認為故事的敘說和討論的過程很不一樣,在故事的敘說中,像極了有一條看不見的線,沿著這故事線敘說下去;在討論中,針對了故事中用到的想法,像是開禮物盒,每一個盒子都有機關,要不斷的解開機關而後才知道最後的禮物盒中裝的是什麼珍貴物件。在打開禮物盒之前,還要用自己的知識找出作者刻意隱藏的禮物盒在哪裡。因此,我請這兩組找找看,整個故事最核心的問題會是什麼,以下是兩組找出的核心問題。
第一組問的是「如果你是小蝸牛的話,你會怎麼辦?」
第二組問的是「小蝸牛的夢想是有大房子,你的夢想是什麼呢?」
兩個問題都有相關延伸出的問題,從第一組的核心問題中,延伸出以下的問題
1. 什麼改變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呢?
2. 不聽的話會怎樣?
3. 大人說的都是對的嗎?怎麼判定呢?例如認真讀書就會成功真的是這樣子嗎?
4. 我們什麼時候會改變?
在第二組核心問題的延伸出的問題如下
1. 夢想、希望以及願望的差別在哪裡?
2. 讓小孩說說自己的夢想。
請注意,延伸出的問題,不只是故事內容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們生活中的問題,討論故事常常就是討論生活,找出合適的解決問題方式,至少是改變生活使得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兩組的問題看起來是不一樣的,事實上可以整理出一個問題,也就是「你有夢想嗎?如果你的夢想要能實現是很困難的話,該怎麼辦呢?」後面的問題成為前面問題的延伸。
我認為這兩組兩個問題都很好,因為這個問題會有許多隱含問題。我們開始了最後一個程序,也就是從設定出的核心問題,想想看有什麼可能的答案。這兩個問題都看似簡單,要回答的話也就是從自己的感覺說出來就好了,例如對於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跟小蝸牛一樣。」對第二個問題也是「我的夢想是當個家長。」,表面上這兩個回答解決了上述的問題,但是,我們需要說理,更重要的是說給別人聽時,別人會有不同的意見,我們去比較,比較誰說的理比較好。我這樣的操作方式不同於整個問題的分類後在討論提出的問題,主要是想從找出核心問題後,認真思考這核心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並從解決方案看看是否能同時解決其他的相關問題。
接下來,有五分鐘的討論。第一組討論了許多跟未來計畫有關的事情,也就是要改變生活必須考慮自己現在的狀況以及日後的生活,如果要讓自己的生活更好,必須有更多的了解和知識,讓自己有能力預測未來,以便及時找出對策。
在第二組中認為我們可以用演戲的方式,演演夢想實踐的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難以及該如何處理,並且在活動中察覺可能實現與不可能實現的兩種夢想。
三、生活
從說李奧尼的故事,到找出核心問題,到最後的故事與生活的結合,仔細地檢驗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讓我覺得故事是人思考的肥沃土壤,在這些土壤中使得自己思想的種子成長、壯大。聽完故事,不表示我們接受故事給我們的意見,而是從故事中,找出更好的解決問題方法。
說完世界上最大的房子之後,我想到阿拉伯世界中的文學作品,一千零一夜中的一片段。在一千零一夜故事中,國王不信任所有的女人,命令大臣每天都要將女人送入皇宮,並且在隔天天亮前殺死這個女人。當城裡的女人不是被國王殺死就是已經逃走了,這大臣找不到合適的女人時,他的女兒自告奮勇的說:「爸爸,送我去皇宮,我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如果你要去的話,我先告訴你一個故事。」大臣說。
「從前從前有一個聽得懂動物說話的農夫,有一天聽到了他養的動物之間的對話。」
『我苦死了,每天清晨就去耕田,黃昏才能休息,吃的是不好的糧秣、喝的是髒髒的水,我真希望能有跟你一樣的生活,只要每個星期跟著主人到城裡去,載著主人買的東西回來就好。你有上好的飼料,乾淨的水。』有一隻牛對著驢子說。
『如果你要跟我有一樣的生活,請你聽我的建議,只要撐過三天,你也可以跟我有一樣的生活。』驢子說。
『趕快告訴我該怎麼做!』牛說。
『只要你在明天時,躺在地上,當傭人來時,不要起來,不吃他給的食物,當他打你時也不要起來,就這樣你連續三天,你就可以跟我有一樣的生活了。』驢子說。
『我願意試試。』牛說。
第二天,當農夫的傭人要把牛牽出來時,牛躺在地上不動,傭人打牛、給東西,牛還是不起來。傭人跑去跟農夫說。
『今天不找牛耕天,去把驢子捉去耕田!』農夫說。
大臣的女兒聽完這個故事,並沒有像小蝸牛一樣地熱淚盈眶,而是按照自己的計畫,帶著自己的妹妹,嫁給的國王,並且每天說故事給自己的妹妹聽,只是故事說的很大聲,說到最精采之處,天也就亮了,國王想要聽故事,當然也就不殺大臣的女兒,因為女兒知道自己不是那隻驢子。
對照於李奧尼的世界上最大的房子,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更顯示出人的特殊性,也就是對未來的預測能力並且及早準備。
就在時間快要結束時,我聽到有人說:「如果我是那隻小蝸牛,我也要大房子,不只大而且美麗,我會賣門票來賺錢,找朋友一起來住,從此和朋友過著幸福快樂而且很有錢的生活。」我想,我也會這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