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

101.09 徐永康老師 繪本與創意思考教學設計四 【書單】

書單、學員筆記
徐永康
2012.06.30

一、穿過隧道 
時間:09.04
穿過隧道
(網站連結)
譯者:林真美譯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1997071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232987
裝訂:精裝

簡介 

哥哥和妹妹很不一樣。他們一個調皮好動,一個膽小文靜。有一天,他們又在吵架,媽媽氣得叫他們出去〝和平解決〞。他們來到一個隧道前面,哥哥鑽進去探險,妹妹不敢。但是妹妹在外面等了好久,都不見哥哥出來,於是,妹妹也走進了隧道。她看到哥哥變成一塊石塊。她嚇得抱住石頭,哭了。沒想到,石頭變軟了,還逐漸有了體溫,原來,是妹妹救了哥哥。

討論要點:  討論兒童情緒成長過程中的變化,論述兒童情緒發展是怎樣的歷程,與成人如何協助兒童具有穩定的情緒。
~~~~~~~~~~~~~~~~~~~~~~~~~~~~~~~~~~~~~~~~~~~~~~~~~~~~~~~~
日期:101.9.4
一條神奇的情感隧道:安東尼布朗的隧道
徐永康
北市教育大學幼教系
一、              前言:
       這次繪本的挑選較重視情感部份,此部份在教育體系中較不受重視,前幾天聯合報刊登北北基特考,將考閱讀及數學。目前我在進行的幼兒認知活動中,發現在主流教學中,重視語言與數學的同時,常將情感這部份排除在外,如此一來將產生非常大的問題,人將不再像人,我們不在乎藝術、音樂、孩子的感覺,只跟孩子說「趕快學好就對了!」
二、              但是,在近期幼兒科學研究中顯示,情感是人很重要的表現,而目前除了重視語言與數學之外,談到情緒時,只注意到一件事,即「情緒管理」。但是何謂「管理」,就是把不好的情緒排除掉,但這是很匪夷所思的,因為情感、情緒就是一種表現,因此小孩哭,就讓他哭吧!鬧就讓他鬧吧!哭完鬧完,也就好了,何必去壓抑他呢?過於壓抑,孩子就會另找出口。
關心
第一,他的作品一直關注家庭在整體文化下的衝突與矛盾;
第二,他善用超現實的手法,處理故事中情感風格中隱含的意義。
三、              安東尼布朗的作品與其他作品不同,他的作品有兩點重點,
(一)  第一,他不斷關注在「家庭」這個觀念上,家庭其實是文化當中的表現,我們現在所處的家庭型態,其實並非這麼自然的型態,回想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三代、四代同堂,更加普遍,小家庭型態是從資本主義演化而來,因為小家庭容易釋放女性的勞動能力,當家中的父母親均外出工作,則教養小孩將交給別人來幫忙,如此女性才能外出工作,也因此,社會需要更多的勞動力量來維持運作,當此運作遭受阻礙時,經濟將會遲緩,為避免此情形發生,家庭結構必須變小、變靈活,釋放更多女性工作機會,當然,女性也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不再困在家庭裡面。傳統,阿公的年代,女性就是從早煮到晚,沒有自己的生活與時間。
而家庭結構的轉變,也產生許多衝突與矛盾,例如單親。此亦為安東尼布朗所關注。
任何的學習的原型,都是從家庭開始,不是學校。因此,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樣貌,多少都反應家庭的教養態度。
(二)  第二,安東尼布朗非常擅用超現實主義來處理故事當中情感、風格所隱藏的意義,如同上學期提到超現實主義的四個樣貌,均非描述外在的樣貌,而是描述內在感受。
隧道 
n  描述了一對兄妹之間的關係
n  關係不好
n  兩者的個性也不同
n  在一個家庭下,兄妹有很多的衝突透過二手經驗,故事當中即有很多二手經驗,但請記得,當你帶著孩子做討論的時候,妳有沒有給孩子這個機會,讓孩子去多想到第三、第四階段?
二四、在這樣的作品中,兒童所產生的情緒不再是簡單、基礎的情緒,而是在跟哥哥相處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社會情緒,或是說高階情緒的出現。若只有一
n  在一次的冒險下,哥哥進入隧道後,哥哥變成石像
n  妹妹也進入隧道後,幫助哥哥恢復原貌
n  彼此的關係恢復正常。
四、              本書若不仔細閱讀,很容易被忽略,或是認為跟其他作品很相似。
五、              若家中只生一個小孩,是很可惜的,因為獨生子會失去很多學習的機會,例如兄弟姐妹相處的學習,及如何從與兄弟姐妹間相處經驗,進而學習如何跟同學、朋友相處。
六、              蝴蝶頁中,兩頁顯示出截然不同的風格,一活潑、藝術,另一則是結構化。有個美術館的角落,曾擺幾個磚塊疊在一起,這是「藝術」,還是「垃圾」?這些磚塊,很多人認為是不具美感的,但作者展示這個作品,就是要挑戰、打破一種想法,即不要認為藝術就一定是具結構化、美感化,就算是讓人看了覺得無聊,也是一種藝術,就此也開啟了後現代主義的風格。
七、              有兩個小孩的家庭,看過這本書後,應該會很有感觸。
八、              提問:當哥哥進入隧道時,若是妳,妳會跟進去嗎?
九、              提問:最後一頁妹妹面對著讀者,哥哥背對著讀者,你能想像哥哥的表情嗎?
                           我們應該可以想像出來,哥哥亦是在微笑。
想想類似的故事
n  傳統的
n  現代的 
十、              想想有無傳統的、現代的故事,跟這個故事很像?(媽媽答:糖果屋)
問題
n  個別情緒與社會情緒的關係?
n  圖畫書中的情緒引發?
n  社會情緒與社會智能的關係? 
十一、這個故事應該不像我們想像中這麼的簡單,從本書可論及三個知覺模擬的狀況。說明如下。
知覺模擬的特質
n  當閱讀到相關情緒用語時,生氣、高興或是害怕時,
很自然地喚起了我們原有的情緒記憶,
產生知覺模擬的狀態,好似感同身受的樣子
十二、提問:妳覺得這個故事最最精彩的地方、最值得跟小孩討論的地方,是那張圖?請與隔壁的人討論一下。
十三、知覺模擬:我們看圖畫書時,在觀看圖畫當中,是非常主動,而且很自然的,將自己當做是故事當中的角色去感知,這不是被邀請的,並非書中出現「請妳試著去想想看」的字句,而是妳自然的就把自己當做是故事中的角色。
           本書中,妹妹害怕很多東西,例如怕黑、床底下的妖怪,但這種害怕,跟站在隧道前的害怕不同,在隧道前的害怕包含了更多的條件、元素,亦即哥哥的拋棄,哥哥將她拋棄在隧道口而產生的焦慮與不安,因此,妹妹得克服原先的障礙,例如隧道中是黑暗的,而妹妹原先就是怕黑、怕妖怪等等。
十四、什麼原因讓妹妹克服這樣的害怕,鼓起勇氣鑽進隧道?
學員:親情。
永康老師:當妳回答親情時,讓我覺得有點弔詭,請問妳認為她的哥哥對她好嗎?哥哥明明知道妹妹最害怕這些事物(黑、妖怪),但他為何還是這麼做(鑽進隧道)?因此我們要講的是,親情真的那麼完美嗎?當然是No
在本書中,父母似乎沒看到這兩個孩子的差異性、特殊性,導致兩個孩子衝突不斷,反而刻意做一件事,就是硬把他們併在一起。
十五、本書精彩的地方,衝突的最高點,就在於妹妹站在隧道口,思考著「我要不要進去」。這也引發了思考的四個層次(/四個部份),也就是,當我們看到這張圖時,我們有沒有能力主動地、自然地想到這思考四個層次,所謂思考四個層次,是需要馬上、自然的思考到這個部份。
           而這部份有些複雜,兒童較難主動、自然思考到這四個層次,但是成人基本上,應要能做到這部份,又兒童做不到,何以成人就做得到,這就須要透過學習。詳如下述。 
知覺模擬一
n  妹妹的害怕不同於害怕床下的怪物,這害怕更因為擔心與焦慮的作用加深了如此感覺,她必須要克服如此的害怕,跨越原先的障礙,與原因的厭惡,如圖像中的莫名的莫名恐懼、惡夢與負面情緒等等。
知覺模擬二
一、衝突的最高點:隧道前面,被哥哥給丟了,這有幾個可思考的層次,作者企圖要我們想(一)妹妹考慮(二)哥哥想的(三)所帶給妹妹的感受(四)
二、晚上去嚇妹妹,讀者、哥哥、妹妹與妹妹的感受
十六、四層次:
(一)         作者想帶領我們想什麼呢?
(二)         妹妹考慮什麼?
(三)         哥哥為什麼這麼做。
(四)         帶給妹妹的感受。 
十七、這四層次(thinking orders)的出現,「在隧道口」並非本書唯一出現thinking orders的部份,在晚上哥哥帶面具嚇妹妹時,作者想要讀者想什麼,哥哥在想什麼,妹妹為什麼會害怕,妹妹的感受又是什麼。在看圖樣時,讀者(說故事者)能否同時思考到這四個部份。
十八、提問:哥哥常常嚇妹妹,妹妹為何仍要鑽進隧道找哥哥?為何妹妹不沿著原路回家?現在的孩子,會直接回家的應該也不少吧!
學員:因妹妹依賴著哥哥。  
十九、提問:為何哥哥要做這件事?哥哥明知妹妹怕黑、怕怪物,為何他還要這麼做(進入隧道),哥哥究竟在想什麼?
二十、作者構思出這樣一張圖,他究竟要讀者怎麼去想,讀者怎麼去揣摩哥哥在想什麼、妹妹又有什麼感受?
二一、成人在觀看此故事時,我們希望能解讀出這四個層次,而兒童觀看此故事時,通常只能解讀前兩個層次,第三、四層次的解讀能力通常很弱,這就需要多加練習。
練習
二二、這張圖,請猜猜看這是什麼行業的廣告?
學員:航空公司、日航。
永康老師:個人見解,此圖似乎不妥,這位女士好像要倒茶,而後面有個藝妓,我們知道在往昔,藝妓是服務男性的工作,不論是思想上、身體上的服務,這個廣告似乎在透露著,這是一家只服務男性的航空公司,以服務男性為主的航空公司,而讀者看到此圖時,能否解讀出來呢?一個圖樣出現時,觀看者有無能力接受、了解該圖所要傳遞的訊息。
學習
n  有些人能做到三至四的部分,對於兒童多數只到二,這表示兒童需要學習。
n  學習過程中很需要二手經驗
n  分解式
n  通常是五歲的孩子會開始運用這些情緒語言來區分不同的情緒狀態,利用再認的方式確認他人的基本情緒,如悲傷、快樂、害怕、生氣與討厭 
二三、在學習過程中,並非要兒童親身去經歷很多事,而是個人,很難產生這種高階的情緒,只有在跟人的相處下,才能發展出這種情緒智能。
二五、大部份的孩子須到五歲左右,才能開始運用這些情緒語言來區分各種不同的情緒狀態,他們的方法基本上是利用再認的方法來確認、區分他人的基本情緒,悲傷、快樂、害怕、生氣、討厭,而我們利用這五項基本情緒來發展出更複雜的情緒出來。
二六、在本書中,母親犯的一項錯誤,就是將兩個孩子放在一塊,因而產生衝突。
學員:但這不也是一個機會嗎?
永康老師:請試想,若是爸媽都不在時,這兩個小孩會如何相處?大概兩個會各做各的吧!那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衝突?
二七、我們在說故事或進行活動時發現,女生對於「冒險」這件事,較不敢嘗試,如要真要去冒險,一定要有同伴。
情緒
n    情緒從核磁共振造影MRI的系統下看出,情緒是一種目標導向的認知產物,
n    快樂是完成任務
n    難過是失去了目標
n    害怕是目標被威脅了
n    生氣是想要完成目標的挫折
二八、請練習如何從上開基本情緒,運用彼此擁有共同目標,而發展出下列高階情緒。愛是什麼?恨是什麼?……例如愛是我們共同去完成一個目標,而分享這個過程的快樂。因此,如果兩個人各做各的,就不會有這種愛的感覺。
二九、若是只有一個人生活,通常會有上開基本情緒,卻不會發展出下列高階情緒智能。要跟人相處,才能發展出以下的情緒。因此在安東尼布朗的書中,哥哥與妹妹亦是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因此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情緒。當我們共同組織家庭,有了共同的目標,因而發展出各種愛、恨……的情緒。 
高階情緒
經過與人相處後,來自於彼此有了共同目標,轉化成高階的社會情緒包含了:
n  
n  
n   輕視
n   忌妒
n   羨慕
n   同情
n   罪惡感
三十、兒童從這種低階情緒到高階情緒的轉化過程,兒童對於人的觀察,比較能確認對方的某種感受,進而給予適當的回應,也就是了解對方的情緒,再給予適當的回應,才能給予適合的幫助,否則,我們常會給予對方所不需要的幫助。
三一、「愛」是什麼?是一種喜歡嗎?所以我可以說,我很愛糖、很愛巧克力?這樣的說法對嗎?愛與喜歡又有何不同?
學員:愛是一種強烈的喜歡。
      永康老師:你可以跟巧克力分享感情嗎?
三二、情緒反應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感受,因此所謂的高階情緒或社會情緒,一定跟人有關係,跟他人有關,因此「愛」、「恨」….,一定跟他人有關。你會去恨一顆石頭嗎?(應該是會恨丟石頭的人吧!)
三三、以上各種高階情緒,我們是否可以找出相關的故事,請各位學員試著整理、歸納一下。
三四、這些高階的情緒,其實都是從低階的情緒轉化而來的,例如「愛」是從喜歡、高興,「恨」是從討厭、厭惡轉化而來,從個人到社會的聯結。
           一個人時,不太會產生「恨」的感覺,恨的情緒出現,是從我們兩個人或一群人共同去做一件事,但做一半,突然妳背離了、背叛了,或是做了與目標相反的事情。
            而「輕視」是我們共同做一件事情,但在做的過程中,我發現妳有一些問題。
           「忌妒」是我們共同做一件事,你很快就做到了,而我再怎麼努力卻做不到,到這裡應該還只是「羨慕」,而忌妒是,我想把妳拉下來。
            「同情」是我們有共同目標,而在做的過程中,你發生了意外,例如跌倒,而我扶你一把。
         「罪惡感」我們有共同目標,而在做的過程中,我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並傷害到你,使我有自覺對你過意不去,即為罪惡感。
三五、在《穿過隧道》這本書中,若父母親能察覺到兩個孩子的不同,那該採取怎樣的做法,來避免如書中的這兩個小孩,必須冒著生命的危險,來獲取這些情緒智能。
            事實上,這個隧道真的很危險,試想若是妳看到這個小女孩在隧道口,妳會鼓勵她做這件事嗎(進入隧道)
           我們只能說,這個故事的結局是非常幸運,而幸運在現實中,未必經常發生,千萬別試著把幸運當飯吃。
故事困境
n    如何解釋哥哥擁有體會妹妹心情的能力,卻又故意捉弄妹妹,是否有人喜歡如此的罪惡感呢?
n    妹妹怎麼想?我們又是怎麼想的呢?
n    妹妹是否還有其他的感受呢?尤其故事中感受到「蘿絲愛著她的哥哥!」
三六、提問:你曾捉弄過別人,而覺得快樂的不得了,沒有任何一絲的罪惡感呢?
三七、我們應去了解孩子的期待、想法與感受,當我們了解之後,才能適度回應。
三八、回到本書中,哥哥為何喜歡捉弄妹妹呢?又請您想一想,兄弟姐妹之間,真的是相親相愛的嗎?當然不是,別期待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一定比外人好,這倒未必。
三九、學員提問:我們應如何促成兄弟姐妹間的和睦呢?
      永康老師:應先設定「家庭共同目標」,並思考要如何透過相互協助來完成此一目標。 
四十、妹妹會怎麼想?為何會有一個這麼討厭的哥哥?
四一、最後,有一個概念可以詮釋這整個故事,就是蘿絲是非常喜愛她的哥哥的,只是從故事當中並沒有說,我們只能從故事最後妹妹的一抹微笑探知一二,這也才可以解釋,何以妹妹願意克服恐懼進入隧道,這條神奇的情感隧道。
四二、蘿絲透過穿越隧道,而去體會哥哥的感覺,這包括了「黑暗、害怕、孤單、寂寞」,當蘿絲獨自穿越了之後,她就能感受並了解「喔!原來我哥哥是這種感覺」,因為蘿絲從來未經歷過這種感覺,因此當她親身經歷、了解後,接下來她就能做一些事來協助與解決困境。 
神奇的情感隧道
n  「蘿絲愛著她的哥哥!」
n  神奇的情感隧道
n  微笑
四三、我們真的要讓孩子了解複雜的情感,就得讓孩子不斷的練習,利用知覺模擬的方式來練習,而透過繪本,繪本有種文字所不及的特色,可給予讀者的感受,亦即透過文字我們不易感受到的情感,但透過圖樣卻較易喚起情感,因此,看圖會比看文字要來的快得多,例如,若現在放一張小寶寶的照片,妳會馬上笑起來,因為妳知覺模擬了小寶寶滿足的情緒。
知覺模擬三
n  知覺模擬的來源有行動與回應,臉部表情、身體語言與其他可見的外部符碼,如穿著配件與使用工具等等
四四、知覺模擬的來源有行動與回應,亦即當我們在看故事當中的某些行動,或某些回應,我們去模擬那種感覺,我們觀看圖像中人的表情,也會有相同的感覺,例如本書中,妹妹在隧道前的表情 & 最後一頁妹妹微笑的表情,請試著說說看,妳認為妹妹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呢?請問,妳曾經在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也曾有過這樣的表情?
四五、本書與一般故事書很像,但其中有很多部份值得我們想一想,身為一個熟練的讀者,在這個故事當中,能不能解讀前述四層次,而兒童通常只能達到前兩項層次,此時,我們要讓孩子多練習,並從基本情緒開始練習,害怕是什麼?討厭是什麼?高興是什麼?從而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再發展出高階的情緒,愛是什麼?恨是什麼?輕視是什麼?忌妒是什麼?
四六、下次我們會繼續這樣的議題,尤其是女性被輕視的故事,《奧莉薇》,此為一系列故事,我們將會挑幾本來說明。
四七、學員提問:可否再說明「設定家庭目標」這個概念?
           永康老師: 我們從兩種不同型態的家庭說明,上學期我們曾提及,
            第一種,進步型態的家庭,其家庭目標是,將家庭的資源做一些分配,分配的目的是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充份的自由去選擇他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例如小孩想成為設計師、音樂家,家庭在資源分配上,就會不斷鼓勵他去做這件事。
            第二種,威嚴型態的家庭,設定家庭目標則是,唯有父母才是老大,他們會幫小孩做很多決定,去設定好孩子應做什麼,最後的結果就是,小孩會拿一張畢業證書給父母,告訴父母我已經完成你設定的目標,接下來我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事實上,這兩種型態的家庭在很多地方是相似的,因此我們在設定家庭目標時,常會困惑究竟我們是屬於進步型態家庭,還是威嚴型態家庭,尤其是當孩子的個性不同,要判斷是何種型態家庭,更顯困難,例如孩子的自主性不夠時,常需要家長去設定各種規定,孩子才能達成所欲達成的目標,而有些孩子則非如此,孩子有不同的個性。
四八、學員提問:可否再多說明四層次概念?
         永康老師:
         我們在讀圖時,能否更完整的構思,例如本書中,哥哥嚇妹妹這張圖,妳認為安東尼布朗想告訴讀者什麼呢?
            安東尼布朗想說什麼?
            想讓我們產生怎樣的想法?
            請問,妳覺得這位哥哥是一個富有同理心的人嗎?
            哥哥是否非常喜愛他的妹妹?這個哥哥喜歡幫助妹妹嗎?
            這個哥哥是不是很自以為是呢?
            這個哥哥是不是喜歡操弄別人呢?
            當妳想這些問題時,是否即為安東尼布朗試圖告訴我們,哥哥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是第一個階段。而第二個階段是哥哥怎麼想?
            我們怎麼想與哥哥怎麼想或許並不相同,就如同剛剛有位媽媽說的,或許哥哥只是想告訴妹妹,晚上並不可怕,怪獸都是假的,我嚇妳,妳會知道是我假扮的,是假的,因此我越嚇妳,終究妳就會不怕了,不怕的時候,妳就可以跟我玩在一起了。
           或許妳不贊同這種做法或想法,但事實上,確實有種恐懼治療法是採取這種方式,也就是妳害怕的事物,就一直讓它在妳面前出現,直到妳不害怕為止。
四九、男生玩的方法確實與女生不同,男生常用嘲笑、欺負、誇大等方式來當做交朋友的方法,但女生交朋友的方式不是這樣,女生是我對妳好、妳對我好,聊聊天、嘻嘻哈哈地,但是請記住,請別捉弄我,你敢捉弄我,你就死定了。
五十、父母與老師的角色,當遇到這兩個不同個性的孩子,卻將他們放在一塊,則容易導致衝突,但同時,我們對這種負面情緒,卻不知如何處理。對於本書中,安東尼布朗最後結局的設計,仍是過於幸運,人生當中似乎不可能時時如此幸運。
五一、男生的遊戲行為,男生典型的行為,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太知道別人的想法是怎樣,傾向於認定我喜歡這樣,那別人也會喜歡這樣。相對而言,若妹妹戴著面具去嚇哥哥,哥哥或許會非常興奮。典型男生的行為是,不太了解他人在想什麼。
五二、學員提問:面對這兩個不同的孩子,父母應如何面對較妥適?
            永康老師:或許父母應分別找兩個孩子個別聊聊,對哥哥說明妹妹是怎麼樣的人,也對妹妹說明哥哥是怎樣的人,如果你要跟對方玩在一起,應該要怎樣會比較好。
學員提問:兩個人找來一起面對面談不好嗎?
永康老師:你喜歡別人在妳面前討論妳嗎 
五三、情緒困擾的事,尤其是跟人相處的問題,若沒有好好處理,將來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五四、本週尚未說明一個概念,即「高階的社會情緒轉變為高階的社會智能」,此部份留待下週再繼續聊。
五五、請各位找一下過去閱讀過的圖畫書,利用四個層次來思考,多做練習。
五六、下週將帶領《奧莉薇》,請各位先閱讀本書,並帶著問題來討論。再者下次請攜帶剪刀、膠水、膠帶。謝謝各位!!
 ~~~~~~~~~~~~~~~~~~~~~~~~~~~~~~~~~~~~~~~~~~~~~~~~~~~~~~~~~~~~~~~~~~~~~~~~~~~~~
二、奧莉薇
時間:  10.02
奧莉薇

(網站連結)
譯者:郝廣才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日期:200104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7454267
裝訂:精裝

 奧莉薇是隻可愛的小豬,她多才多藝,又可愛至極。說起她最拿手的一件事就是把人累昏,(她甚至常常把自己也累昏)。晴天時,奧莉薇喜歡去海邊玩,下雨天時,奧莉薇會去參觀博物館……忙了一整天,奧莉薇是不是該上床睡覺了呢?
……她不是一般的小豬,奧莉薇是個行動派,她會作夢,而且夢想很大;她也接受所有迎面而來的挑戰。」——校園圖書館雜誌(School Library Journal
「這隻精力充沛的小豬會讓全家人捧腹大笑!」——父母親雜誌(Parents Magazine
「趕快來讀福克納這本棒透了的書,認識這個令人難忘的豬小妹——奧莉薇」——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討論要點:從奧莉薇的角色討論女性成長的困境。

~~~~~~~~~~~~~~~~~~~~~~~~~~~~~~~~~~~~~~~~~~~~~~~~~~~~~~~~~~~~~~~~~~~~~~~~~~~~~~~

徐永康老師 繪本與創意思考教學 讀書會



日期:12.10.02


註一:相關連結

《奧莉薇》Olivia helps with Christmas

日期:101.10.2
《奧莉薇》Olivia by伊恩福克納 出版社:格林文化



分享最新教育資訊,台灣參與一個國際閱讀比賽PISA,此為一國際型的資料庫,兒童資料有上百萬筆,台灣的資料與其他國家相較來說,是較少的,PISA註四:相關連結 測試對象以十五歲學生為主,原因是十五歲的孩童已要進入專業學習的階段,專業分工學習需要基礎知識,
例如數學、科學、閱讀等。
測驗出來,台灣在數學測試上,表現不錯,但在閱讀評比上較差。
有論者謂,這樣的測試方式對於台灣學童不利,因為台灣的語文考試,非著重在思辨能力練習,而是古文賞析等。
而在PISA資料庫中,非僅有閱讀此一項目,內含之項目非常豐富,包含家庭經濟狀況與閱讀之關係、性別上的閱讀能力等。
有幾篇文章在討論,為何數學項目男勝女,而閱讀評比中女勝男?此問題讓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困惑,因此有學者將跟女生權利有關的四種指數找出,是為
註五:相關名詞
GGI
WVSs
女性職場工作機會
女性參政的指數


該四項指數找出後赫然發現,四項指數比較高的女性,其數學成績與男生的差距較小,也就是女性社會參與、權利指標較高者,其在十五歲時的數學表現,會比指數較低的女性來得好,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因此有學者謂女生數學較不好,似乎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社會環境所造成的結果,有正相關。


就此與今天欲帶領的書《奧莉薇》有很大的關連,亦即與母親有關,母親對待子女的態度,將會影響子女的學習。



註五:相關名詞
GGI : World Economic Forum's Gender Gap Index 世界經濟論壇的性別差距指數
WVSs: World Values Surveys 世界價值觀調查
The rate of female economic activity 女性的經濟活動率
The political empowerment index 政治權力指數
資料來源: 美國科學促進會期刊 Culture, Gender, and Math 30 MAY 2008




Olivia : 瘋狂的足球媽媽

徐永康
台灣兒童閱讀學會理事長

家庭

n 永遠六歲

n 雙重敘說
n 家庭核心
n 藝術背景
n 新的父母觀念
n 作者描述自己的姪女
二、今日帶領《Olivia helps with Christmas》此書台灣未翻譯,而坊間已翻譯之《奧莉薇》一書,本日未論及,下堂課或許可將該書及其他系列書籍找出來,補充說明。
三、《Olivia》系列書中,場景多在家中,並以一個六歲小孩的觀點,論及人際關係等。而該書受到重視有兩個觀點:
(一)出版操作:
該書與一般童書,在市場操作上有些不同,採雙重敘說方式,過去傳統故事常是以一個角度在說故事,例如從一個小女孩或是全觀的角度來說故事,而本書中是Olivia及媽媽都在說故事,而採媽媽說或採女兒說,這反應了一種市場取向,因為買書者皆為大人,因此需討好大人,大人才會買此書,也因此造成此書暢銷,並引起論者討論起此書的雙重敘說特色。行銷策略上Olivia也製作成布偶、TV、電影動畫,行銷手法相當好。

()新型態家庭概念:
所謂新型態家庭概念,即父母本身都受到政治上、經濟上、性別主義、女性思潮上的影響,或許我們可以將此書視為21世紀父母的教養觀的典範。但有趣的是,這些媽媽的樣子似乎有點可怕,令人弔詭的是,這些女性雖然受到女性思維、女性主義、女權運動等思潮的影響,但在教養小孩上仍採以往的觀念,這是否說明了「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二十一世紀的父母
n受到女性思潮的影響:女學學誌
n家中的畫像:MarthaGrahamEleanor Roosevelt
n 炭筆與水粉畫法
n 三種主要色調:主要是…
四、台灣有一本《女學學誌》註六:相關網站,
該雜誌是偏重學術性研究的學刊,若對此主題有興趣者可翻閱。

五、在Olivia家中掛著兩個女權運動者
Martha Graham, Eleanor Roosevelt的自畫像。第二、三本書

Olivia是一個專橫,任性又不失時尚, 喜歡芭蕾和歌劇的熱情迷人的小豬。
第一本書
Maria Callas第一本書
Eleanor Roosevelt第二本書
Martha Graham第三本書
註七:相關名詞
1. Martha Graham瑪莎.格萊姆 世紀舞蹈家之一.
新政聯盟的國際作家,演講者,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
3. Maria Callasa瑪麗亞 .卡拉斯 世紀最負盛名的歌劇歌手之一.
原是水彩繪畫材料用語,意旨不透明水彩畫,水粉畫則是大陸翻譯用語,
又稱 (树胶水彩画| 水粉画 |水粉)
它是以阿拉伯樹膠做調和劑,水粉不同於水彩,在於它的顏料顆粒較大,
顏料與水的比例高得多,也存在一個特別的惰性顏料,也是由粉質較多的礦物所調製而成的顏料,如白色顏料_其中白堊成分很高等等。因此使得水粉畫的質感更重,更不透明,具有更大的顏色反射能力,和快速的覆蓋面和遮蓋力,整體而言水粉畫本身比水彩繪畫技巧來的更好發揮出具有天鵝絨般光澤的豐富色彩。

水彩畫Watercolor
水粉畫Gouache
水彩、油畫、壓克力顏料、水粉技法




Olivia 裡的炭筆與水粉畫法

六、三種主要色調:黑、紅、白。
TQ提問:為何只用此三種色調?


黑,白,紅三色;事實上,作者用紅色巧妙地轉化為講故事的順序。這張插圖在白色畫布上只用了黑色和紅色兩色,Olivia 用黑與少量的紅色用來突出一些特別的東西,
就像在模仿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註八:相關網站 作畫時,主要顏色的深淺處理方式。



以及Olivia最喜歡博物館裡 Edgar Degas 註九:相關網站
the rehearsal on stage 1874 這幅畫作 註十:相關網站

二十一世紀的父母

n太多顏色則會…

n 例如:Olivia and Missing Toy

n 心理與情緒的負擔

n 全年無休的家庭工作

n 和以前的父母比較

n太多顏色則會…
老師:作者在此書中,尤其在講很小很小的小朋友的故事時,想將紛擾的色調拿掉,以避免干擾兒童觀察奧莉薇臉上的表情,在本書中,奧莉薇主要出現五種不同表情,孩子需學習如何從表情去對應心情。
就觀察他人表情一節,在自閉症中,因欠缺觀察他人的表情的能力,因此對他們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
Olivia五種不同表情: 興奮,失望,和反彈,沮喪,然後厭惡~~ 根據作者採訪稿


n例如:Olivia and Missing Toy
Olivia and Missing Toy
n心理與情緒的負擔
TQ提問:請問各位還記得以前跟媽媽的相處嗎?
還記得跟媽媽鬧脾氣嗎?
例如不吃飯、玩得太晚回家、晚上睡不著?
妳聽過媽媽說過床邊故事嗎?
n和以前的父母比較
八、過去父母與現在父母的不同,例如對休閒、死亡的態度。
()休閒:過去父母認為是種奢侈,但現在父母認為休閒是非常重要的。
()死亡:過去部份西方父母在面對孩子死亡時,有時還會流露出一絲絲高興的感覺。在過去 清教徒Puritan 註十一:相關網站 ,的觀點裡,當孩子生病時未必會將孩子送醫,而是交由神的旨意來決定該活下來或是該死亡,若是孩子死了,則是回歸神的身邊,父母因此會以一種愉快的方式來接受兒童的死亡。以人跟神的回歸方式來看待兒童的死亡,但此為過去觀點,現在當然已經不是了。
九、在本系列書中,並未出現朋友,此亦真實反應出現實生活,即現在的家庭多為一個或兩個小孩,現在的孩子缺乏組織朋友關係的能力。

二十一世紀的父母


n 比較過去的父母教養的方式:什麽是責任

n Russell HobanBedtime for Frances


n 溝通取代了處罰

        n 比較過去的父母教養的方式:什麽是責任

十、實例:
()美國例子:
美國大學宿舍常發生的例子,在美國,學生常是住在兩人一間的宿舍,或是共同租用公寓,共用客廳、廚房、浴室等。
這個例子是AB共用一間宿舍,A有非常多書,多到要擺在地上,東一堆西一堆,B對此從來未說一句話,某天B的父母來探望BB的父母對A說,可否請他不要將書到處亂擺,會影響B的生活,A非常納悶,這件事為何不是B來跟他講就好了,B的父母回答他,B不知怎麼跟他說,因為B從小到大都是這樣,若是有事只會跟父母講,再由父母來解決,A聞言將書收好,並從此不再跟B講話。
()台灣例子:
台灣有個轉學的小男生,很愛畫黑板,同學告訴他不能畫,他就回同學「誰規定的?為什麼不能?我不沒聽過老師說過不能畫。」
某次在音樂課時,他跑去玩風琴,其中有一位小女孩看了也跑去玩風琴,小男生非常生氣小女生的介入,就直接將琴蓋蓋起來,夾傷了小女生的手,小女生哭得很傷心,老師進來後,全班指著小男生說「他欺負女生!」。
過不久上美術課時,小男生忘了帶水彩,他發現後面的小男生亦沒有帶水彩,該同學直接跟坐在旁邊的小女生借用,他想既然那位男同學可以借用,那他也可以,就直接坐到小女生的旁邊用起水彩,過不久,小女生走出去,回來時跟著她的媽媽,
媽媽對小男生說「請你去換水?水袋已經髒了。」
小男生回答「為何是我去換,你女兒也有用啊!她也可以去換啊!」
媽媽說「不行,她的腳扭傷了」
小男生說「但她可以走去找妳,為何不能走去換水呢?而且,這件事為何妳女兒不自己跟我講就好了呢?」
媽媽回答「她不敢跟你講話。」
小男生回答「妳到底是怎麼教你女兒的!」
媽媽聞言非常生氣,認為小男生在班上是小霸王,發信給全班家長,連署要求該小男生離開班上,連教務主任都來跟小男生說,最好要寫封道歉信才好,小男生回到家告知媽媽此事,媽媽想會不會是你的口氣不好,所以對方家長生氣,於是要小男生打電話去道歉,沒想到又被臭罵一頓,只好再乖乖寫道歉信,等小男孩的爸爸回來了,得知此事後,就叫小男孩不用寫道歉信了,隔天他會帶著小男孩一起去上學,不知小男生的爸爸到校後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但最後結果是大家都不說話了。
()回到Olivia這本書中,Olivia沒有朋友、沒有同儕,如上面兩個例子當中,像這樣的事,不是從知識當中學到,而是應該從生活當中學習應該怎麼做。
十一、消費文化的習慣,延伸到親子關係:
我們好像習慣用消費方式來建立娛樂關係,用消費習慣來建立彼此的親子關係。不論大人、小孩都習慣,以這種消費關係,來決定我們兩個人的關係。
TQ提問:在你小時候,曾不曾出門時,對著爸媽說「我要這個東西?」
TA老師:應該不敢吧!但現在的小孩,會指定他的生日禮物要什麼。
而從《Olivia helps with Christmas》這本書中,亦可看出此情形。
十二、《Olivia helps with Christmas》:
本書是較後期的作品,因此有弟弟出現。書中圖大多以線條表示,奧莉薇是紅色,弟弟是綠
色表示。


十三、瘋狂式的足球母親(Frenzied soccer mom)
此為一專有術語,指的是將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像一顆球一樣跑來跑去,有點瘋狂,孩子就像是媽媽的足球一樣,媽媽帶著他到一個地方放下,接下來再帶他到另一個地方放下,像帶球似的瘋狂地跑,產生一個怪異的現象,小孩成為媽媽的工具,孩子的成績是媽媽成就的來源,小孩成績不好,會讓媽媽很沮喪,於是媽媽會跟孩子說「你認真讀書就好」。

十四、TQ提問:二十一世紀的母親受過性別思維的教育,為何在教養上仍是如此?
n Russell HobanBedtime for Frances



柯克斯說:“弗朗西斯是一個充滿活力,富有想像力和吸引力的小獾。
Russell Hoban (Author), Garth Williams (Illustrator) 註十二:相關網站


n 溝通取代了處罰
十五、建議各位可看看過去的圖畫書《Bedtime for Frances》註十三:相關網站,比較過去現代教養小孩的不同,此書是1960年作品,書中對於孩子不睡覺時,父親的處理態度,與現代主流想法不同,現代父母似乎較注重以溝通取代處罰。而處罰是否一定不好,這仍是沒有一個定論。

自尊

n 第一種:不怕、敢和大人說話
n 第二種:不斷地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n 主角可當作是目前的家庭產品




十六、自尊、自律、自主、自信:
孩子需具備的四項人格特質。本書中有個不錯的地方,是在建立孩子自尊這點,
做了很好的示範。
(一) 第一個示範是不害怕、敢跟大人講話:
在書中,奧莉薇敢跟大人說話。要讓孩子不怕跟大人說話,其實是需要勇氣,跟大 人說話對孩子來說是很可怕的。分享在大屯國小說故事時,曾問孩子喜不喜歡自己 的名字,有位孩子說他的名字是因為媽媽喜歡某位韓國明星,因此他的名字中有那位明星的字,所有人都笑了,其他人也開始分享自己喜不喜歡自己的名字,甚至開開自己名字的玩笑。
(二) 第二是不斷地說話:在另一本書中,奧莉薇不斷跟老師說話,
講到老師都快受不了,不斷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 我們似乎期待小孩如奧莉薇,
而奧莉薇也有著不怕跟大人說話的勇氣,但奧莉薇似乎不那麼主動,較被動, 不太敢冒險。



父親的角色

n 依然還是有怪怪的想法

n 後期作品的改變

十八、早期作品中,父親似乎未共同負擔教養孩子的責任。

Where is my daddy? What dose he do?

期望

n 自尊
n 自信
n 自律
十九、自尊Self-respect:
心理學家 Nathaniel Branden 認為 自尊有兩個相關的因素:
一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亦即面對生活挑戰時表現的自信;
一是自我尊重(self-respect ),亦即自認有獲取快樂和生存的權利。」
自我效能高的人對自己成功完成任務的信心就越大,愈困難的環境中,自信心愈低的人,愈容易降低努力甚至放棄;反之,自信能力較高者,則會努力去克服挑戰。
自尊心低的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也相當在意他人的讚賞。

資料來源: kutkin註十四:相關網站
自信 Self-confidence
最近在教育心理學中很熱門的主題,亦即人在做某件事時,
有沒有信心,有信心時會做得比較好,然而自信究竟是怎麼得到的呢?
學者對此有興趣,「自信」或有學者認為應稱做「自我效能」較妥適,
若在google打上「自我效能」,即會發現很多文章。
教育部資料:
Bandura自我效能論(self-efficacy theory) 註十五:相關網站

自律 Self-discipline
責任是什麼?
義務為何?
遵守應有的紀律,此為自律。
二十、SQ學員提問:
自信與自我效能有何不同,這兩者似乎是相關的。
TA老師:
人對於所面對的事,是否有概念,是否能掌握,這兩者會產生信心,如果過去妳曾做過某事卻失敗,則當妳再度面臨此事時,就不太會有信心,也不太會有效率、效能,不太相信自己能做這件事。例如,要參加馬拉松比賽,但你從來沒練習,也沒跑過,但明天就要比賽了,很難產生信心會做好這件事,不太相信自己能做好這件事。
二十二、活動:
畫下你自己的奧莉薇,請注意書中奧莉薇線條簡單,但是臉上的表情非常豐富,
請畫下五個奧莉薇的表情。等大家完成後,搜集起來就成為我們的奧莉薇。

學員繪製
二十三、請各位試著為今天的課程下一個主題。
「瘋狂的足球媽媽 Frenzied soccer mom」
誠摯地提醒各位,千萬不要因為有孩子而把自己逼瘋了,不要有了孩子後,眼中只有孩子,只有媽媽這個角色,而忘了自己原先要的是什麼,難道妳從小的志願就是要當媽媽嗎?妳的夢想呢?
如果妳要別人看得起妳,首先,妳要先看得起妳自己,要如何看得起自己,要做妳喜歡的事,可以做得很愉快,又可以做得很好,一般人或許做不到,但妳可以做到,如此,妳的孩子、先生也會尊敬妳。
二十四、「完美的瘋狂媽媽」,下次我們再花一點時間來聊聊這個主題,這跟二十一世紀母親帶小孩的方式,很有關係。註十七:相關網站
二十五、SQ學員提問:奧莉薇算不算是一個正常的小孩?
TA老師:
從文學評論中來看這個問題,第一,奧莉薇為何在做某些事時,被動性較高,主動性較低,是否與外在環境有關?此點引起學者間的討論。這又回到一開始我們談到教育資料庫中,反應出來的事實,父母或社會的女權指數比較高的話,當地女性在學習數學的分數也會比較高,請注意,PISA每一年測試的重點不同,2009年是閱讀,之前是科學、數學。
台灣測試PISA的成績不好,有人認為是因為測試地方不在台北,而是在比較鄉下的地方。與國際間比較,芬蘭最好的人才去當老師,在台灣,最好的人材是去當醫生,所以不論是奧林匹亞數學競賽第一名、物理競賽第一名,最後都是去考醫學系, 而非往數學、物理去發展,因此台灣的醫學是非常厲害的。
二十六、TQ提問:
()從社會地位來看:
請問妳認為老師這樣的職業,在台灣社會地位有幾分?(0~100)
請問妳認為醫生這樣的職業,在台灣社會地位有幾分?
()再從薪資結構來看:
請問醫生的薪資結構有幾分?
幼兒園老師的薪資結構有幾分?
學校老師的薪資結構有幾分?
()我曾問了一下美國的朋友,他認為美國老師的社會地位大概介於60%左右,而薪資結構大概介於50%左右,老師的薪資大概是一般人的狀態,因此老師這個行業不太受重視,也吸引不到好的人才。
在台灣,老師這行業可以吸引到不錯的人才,但不是頂尖的人才,此點更顯出芬蘭很特別。

~~~~~~~~~~~~~~~~~~~~~~~~~~~~~~~~~~~~~~~~~~~~~~~~~~~~~~~~~~~~~~~~~~~~~~

三、月亮 晚安
時間:10.16因故順延一次
改為10.30
月亮,晚安
(網站連結)
譯者:黃迺毓
出版社:上誼文化公司
出版日期:2003012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7623204
裝訂:精裝

 《月亮晚安》是作者以孩子的感官視角寫的睡前故事書,該書自1947年發行至今,仍然在國際出版界長踞暢銷書排行榜中。不同的譯文版本發行已超過1000萬本。甚至被紐約公共圖書館選入「本世紀具有影響力的經典書籍之一」。作者是多本暢銷童書的作家,善於從孩子獨特的眼光出發,捕捉令人驚喜、會心和感動的情感。書中的故事簡單得令人不敢置信,一隻小兔子準備要上床睡覺,隨著夜色更深,房間更暗,他向周圍每一樣東西道晚安。

  夜晚來臨,怎樣讓寶寶安穩入睡,結束這美好的一天?跟房間裡的每樣東西說聲晚安吧!牆上的掛畫、搖椅上的老奶奶、身旁的梳子、天上的月亮……,晚安!圖畫明亮舒適,令人著迷,尤其能觸動幼兒內心。

  詩意而甜美的文字,告訴小寶貝,每樣東西都安好,無須擔心,可以乖乖睡覺。還可以和孩子玩個小遊戲,找出每一頁上的小老鼠在哪兒,或是記憶房間裡每樣東西的存放位置,培養小小孩的空間概念。

討論要點:兒童的孤獨感與自己房間的關係。
~~~~~~~~~~~~~~~~~~~~~~~~~~~~~~~~~~~~~~~~~~~~~~~~~~~~~~~~~~~~~~~~~~~~~~~~~~~~~~~

四、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
時間:11.13
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
(網站連結)

譯者:方素珍
出版社:三之三
出版日期:1999053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8872682
裝訂:平裝

  「他進入古典童話世界,攪個天翻地覆,然後帶著頑皮而滿足的微笑,從容優雅的離去。」這是美國書評家對兒童文學作家雍薛斯卡的評語。

   薛斯卡在小學教書時,常藉著改寫童話獲取教學靈感,而發展出美妙的能力:「為布滿灰塵的老故事,開拓新的觀點和想像空間,以狡黠的默感贏得小孩的共鳴。」他創作的故事充滿活力而且荒謬逗趣,卻不胡鬧。實際上,他總是非常謹慎細緻的處理角色和情節。

   在「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中,薛斯卡一步一步的將狼和豬改頭換面,鋪陳出合情合理的「真相」。

   他保留了故事原本的結構和角色位置,靈活的轉變觀點、角度,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是非對錯和因果關係,讓讀者在似曾相識的情境中,一再有意料之外的驚奇。他讓狼有名字(相對於只是「豬」的對手,直接和讀者講話。這樣不但拉近主角和讀者的距離,也吸引讀者同情主角。是的,阿力是冤枉的。

   第一,他吃小豬是天性使然,是不得已。而且,小孩不也吃漢堡嗎?(這其中的思考邏輯,由讀者自己去想嘍。)第二,重感冒打噴嚏,也是不得已。他已多難受啊!第三,他是要為奶奶做生日蛋糕耶。這個理由不但正常,簡直就該表揚。至於那些豬?第一隻小豬蓋了間危險易塌的房子,該算自己笨死的。第二隻小豬不但不聰明,還不友善。第三隻小豬更兇惡,竟然開口罵老奶奶。你仔細聽聽阿力講話,他一直很有禮貌,到這時才為了捍衛奶奶而失控。他是被這些又笨又兇的豬逼的。作者不但暗示「受害者」咎由自取,又加入一個現代角色「記者」-擋在讀者和事實之間。他挑戰原故事的可靠性,請讀者接受這個「從未被報導過的真相」。

   這個精心設計的故事,幸好落在畫家藍史密斯手裡,而有最適當的造型、氣氛和風格,變成生動完成的黑色喜劇。他說他知道必須用濃重的色彩-傳統古典童話的色調,「如果畫得太輕或太卡通化,會使雍原本狡黠的文字失去反諷的喜感。」他用油彩和水性壓克力噴漆,再塗上層層透明的薄釉,製造特殊質感和點狀效果,營造撲朔迷離的氣氛。打噴嚏的場面,一再傳遞力量和動感。在造型和布景細節,更可見圖畫不僅搭配文字,也扣緊作者的訴求。阿力,瘦長的臉掛著細細的鏡框,白襯衫配條紋毛衣,還有整整齊齊的領結呢。他的牆上掛著奶奶的相片。而小豬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已經一副「漢堡相」啦!唯一見到的一張豬臉,是兇惡的眼睛和大鼻子塞滿小小的窗口。鏡頭拉遠,狼抓狂的樣子成了報紙的新聞圖片,右上方一欄小字「適合豬閱讀的新聞」,層層新聞稿就像被處理過的事實,突顯了外觀與真實的誤差。

   史密斯使這本書既轟動又暢銷,也因此成為當代美國最受注目的圖畫書畫家之一。他不僅在圖像詮釋上創新,塑造個性突出的角色;他在書的整體設計上所做的實驗,更是造成震撼性的影響。他認為「設計性」是書最重要、卻最容易被誤用或忽略的特質。他不斷嘗試各種材質、方式,創造有趣的畫面-畫面包括字體、字形,從封面到封底讀者可看見的每個角落。他排斥公式化和平庸,不只是製造噱頭,而是為幫助讀者進入情境,建立完整的故事場域。就如薛斯卡強調,童話改寫不能強迫小孩接受大人的反諷幽默,而要讓小孩有會心一笑的樂趣。這本書被許多美國的老師用來和小孩討論「觀點」、反諷、改寫和書的設計等。

   薛斯卡和史密斯用作品證明「認真對待幽默」的功力,被美國兒童文學譽為「不同的聲音」,也為許為小孩和大人帶來不同的樂趣。

討論要點:討論本書中運用的後設敘說的性質與比較文學的能力養成。
~~~~~~~~~~~~~~~~~~~~~~~~~~~~~~~~~~~~~~~~~~~~~~~~~~~~~~~~~~~~~~~~~~~~~~~~
五、緋紅樹
時間:11.27
緋紅樹(中英對照)
(網站連結)
原文作者:Shaun Tan
譯者:余光中
出版社:和英
出版日期:200307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942329
小女孩醒來
看見枯黑的葉子從天空飄落
不知道為了什麼
憂愁啊將她籠罩 ……

得獎榮譽
「好書大家讀」2003年度最佳童書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榜
新聞局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Patricia Wrightson
年度最佳童書
澳洲童書協會年度最佳繪本銀獎
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年度最佳繪本銀獎
澳洲學校協會年度最佳設計繪本獎
西澳 Premier好書推薦獎

  《緋紅樹》是一部高水準、獨樹一格的繪本創作,處處洋溢著令人驚豔的美感。作者精緻的圖畫,展現出獨到的藝術手法。從複雜的拼貼畫,到潑墨般的技法,都能掌控裕如,並且呈現出一種嚴謹的創作態度。這些內蘊豐富的圖畫所傳達的視覺訊息十分強烈,讀者每翻開新的一頁,就能當下理會其中的含意。文字簡單而直接,富於詩情,這些字句提供了讀者解讀畫面的途徑,為之增色不少。

---------- 美國學校圖書館月刊書評

  作者陳志勇(Shaun Tan)的繪本作品極富創意。《緋紅樹》的每一頁都是令人難忘的藝術作品,它們結合了華麗的想像、多重的藝術美感,以及顯著的個人特色。除此之外,它的意涵是多層次的,那些感人的圖畫,成功地詮釋了一個孤寂的心靈。這本書不僅描寫「晦暗時光」,也蘊含著希望和自我提昇。

----------- 澳洲Quality Time書評

討論要點:討論兒童的視覺思考與文字思考的差別
~~~~~~~~~~~~~~~~~~~~~~~~~~~~~~~~~~~~~~~~~~~~~~~~~~~~~~~~~~~~~~~~
六、爛皮兒踩高蹺皮兒
時間:12.11
爛皮兒踩高蹻皮兒
(網站連結)
譯者:曾陽晴譯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1992111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216965

 有一個小小人會將稻草磨成金線絲,只要你肯將小孩送給他,這一切神奇的妙事就會成真,你想知道他究竟叫什麼名字嗎?繪者以深厚的油畫基礎,將整個故事帶入更活潑詼諧的幻想之中,依勢對色彩準確的調和,輕鬆的將金碧輝煌的氣勢表現得恰到好處。

討論要點:比較幾種不同的改寫與人性黑暗面的修正

~~~~~~~~~~~~~~~~~~~~~~~~~~~~~~~~~~~~~~~~~~~~~~~~~~~~~~~~~~~~~~~~~~~~~~~~
七、小美人魚
時間:01.08
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
(網站連結)
作者:Sitthiporn Poungsuk/企劃、
Veerasak Jiragunchaivong/
出版社:人類
出版日期:20101030
語言:繁體中文

 1、改編自經典的安徒生童話,敘述一位愛上人類的人魚公主,為了追求愛情,把聲音給了女巫,換來一雙人類的腿,可是王子卻跟別的女孩結婚,最後她捨不得刺殺王子,只好化作海上泡沫的故事。

  2、故事本身是耳熟能詳的老故事,但繪者功力雄厚,插圖運用了水彩、色鉛筆等技法,風格細緻、寫實,人物造型誇大、趣味,用色豐富、大膽,讓人一看就愛不釋手,更是具有收藏價值。

討論要點:種族、性別與階級偏見的問題與修正方向

~~~~~~~~~~~~~~~~~~~~~~~~~~~~~~~~~~~~~~~~~~~~~~~~~~~~~~~~~~~~~~~~~~~~~~~~~~~~~~


八、小木偶 PINOCCHIO
時間:01.22
小木偶
(網站連結)
原文作者:Carlo Collodi
繪者:千恩實
譯者:懿芳
出版社:核心文化
出版日期:2012032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03559
裝訂:平裝

一本適合大人小孩閱讀的經典名著,感動逗趣的故事結合夢幻細膩的插畫,帶你進入全新的小木偶世界。書中除了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更蘊涵豐富的人生哲理,許多隱喻正是現實社會的寫照,包括各種誘騙、危機、陷阱等等。作者透過皮諾丘一連串的奇遇經歷,傳達深刻的教育道理,發人省思,也因此更能深植在讀者心中,即使經過一百多年,仍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名著。
       傑貝托老先生用木頭刻了一個會笑會笑的小木偶,並取名為「皮諾丘」。可是皮諾丘卻非常淘氣頑皮,又好吃懶做、自私任性,而且很喜歡說謊。儘管如此,傑貝托仍將他視為己出般疼愛,甚至為了買課本讓皮諾丘上學,賣掉自己僅有的一件外套。但是愛玩的皮諾丘在上學途中,卻為了看木偶戲,賣掉了自己的課本!
       皮諾丘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總是無法抗拒誘惑,他的貪心讓他被惡徒騙走了金幣,他的貪玩更讓他變成了驢子。經歷一連串的危難之後,皮諾丘才終於領悟到做人處事的道理,他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真心感到懺悔,從此洗心革面變成聽話的好孩子,發奮圖強用功讀書,盡心盡力事奉父親,最後終於實現願望,變成了真正的人類小男孩。
作者簡介   卡洛.柯洛帝(Carlo Collodi1826~1890

 義大利的童話代表作家,本名為Carlo Lorenzini,出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曾參與義大利獨立戰爭,創建政治雜誌《街燈》。此後,在使命感的驅使之下,開始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冀能為國家培養優良的未來主人翁。1876年以《精靈故事》進入文壇,1881年至1883年在兒童日報上連載《皮諾丘歷險記(Le Avventure di Pinocchio)》,小木偶便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書籍出版至今已有二百多種語言譯本,是聞名世界的經典名著。

討論要點:兒童看待死亡與再生、沒有母親的議題!
~~~~~~~~~~~~~~~~~~~~~~~~~~~~~~~~~~~~~~~~~~~~~~~~~~~~~~~~~~~~~~~~~~~~~~~~~~

九、戴帽子的貓
時間:02.05
戴帽子的貓
(網站連結)
作者:dr.seuss
譯者:詹宏志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4010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精裝下雨天,媽媽出門去了留下兩個小朋友看家家裡來了一隻戴帽子的貓,貓會變魔術,結果發生一連串奇怪新鮮的事。

討論要點:討論蘇斯博士美學中的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畫面風格!


~~~~~~~~~~~~~~~~~~~~~~~~~~~~~~~~~~~~~~~~~~~~~~~~~~~~~~~~~~~~~~~~~~~~~~~~~~

十、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
時間: 02.19
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
(網站連結)

作者:Seuss, Dr.
出版社:Random House Childrens Books
出版日期:19881201
語言:英文 ISBN0394844947
裝訂:精裝

 Illus. in full color. As little Marco describes the horse and wagon he saw on Mulberry Street, they are transformed into an elephant and a band wagon with a retinue of police. ”A fresh, inspiring picture-story book with an appeal to the child’s imagination.”-Horn Book.

討論要點:探討兒童想像力的議題 
美國NPR 公共廣博公司 廣播節目介紹: Dr. Seuss  
為甚麼寫這本書  How Dr. Seuss Got His Start 'On Mulberry Street' by NPR Sta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