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102.12.徐永康老師 精神分析下的灰姑娘


精神分析下的灰姑娘

徐永康
102.12.10










在二十世紀末,有些兒童文學的研究者Boyd,在探究故事起源時,發現許多地區都有類似灰姑娘結構的故事,如法國、德國、美洲印地安人、中國與古埃尼等等都有,這到底是為何會有這樣的故事呢有人說因為我們的祖先來自於同一個地方,古老的敘說本就是尚未有文字出現之前的延續文化的工具;有人說這是因為灰姑娘的故事是一種抽象精神上的具體表現,每一個文化都存在著類似的想要脫離苦難生活的期許,若以精神分析下的觀點看,該如何解讀這樣的故事呢

回到精神分析學的基本觀點,人都有基本的原慾,有人把受困於本有的原慾,有人能原欲的動力轉化成藝術表現。在灰姑娘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基本結構如下



         災難                     磨難                       勝利                復原


若把故事解讀為女主角厭惡貧窮與期望超現實的魔法,則難以解釋女主角對於繼母的態度,反而這故事表現出女主角的性成熟,期望找到一個能取代父親的男人與厭惡自己的繼母,特別是因為父母偏心的狀態下,更會出現手足對立與從小害怕父母的人格特質,換言之,手足之間的對立,很有可能來自於父母的差別心。
而灰姑娘的公式,也可套用在以下的故事中
祕密花園中有兩個灰姑娘,一個是瑪莉,另一個則是瑪莉的表哥柯力。



以及



最後,灰姑娘的成功,可看作是兒童對自己父母原慾的轉化,這樣的詮釋,或許多多少少說明了,為何自己的另一半,和原來自己的父母比較起來,除了性別之外,還有些許相似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