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

103.01 誠品閱讀引導深耕計畫 教學手冊 【共讀教案─國中】2《洞》

教學手冊 【共讀教案─國中】
2《洞》


103-1 深耕計畫教案

【從閱讀《洞》了解如何用尊重與接納,找尋自我價值,從洞底爬上山頂。】
圖片連結


臺灣兒童閱讀學會 | 徐永康



壹、導讀

《洞》在美國國內獲得了兒童文學的大獎,但是兒童文學期刊評論中卻有著兩極化的評價,在優點上,整個故事一氣呵成,很容易讓讀者很快地進入故事內容,故事敘說的變化、象徵物的運用、主角與配角之間的搭配以及背景之間的轉變都恰如其分,拿捏地相當有技巧,把看似無關的事件,卻很巧妙地連結成一體,使得讀者看完書後,總會有意猶未盡之感,因此本書被稱為魔幻寫實的代表作品,也就是說,幾乎不可能在真實世界發生的事情,卻由作者的妙思下,被實現出來了。教師在討論此書時,可問一下學生說:「這故事中有哪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呢?」

此外,《洞》以發現自我作為故事的主題,找尋自我認同的機會作為故事的情節。故事裡的情節所關心的是史丹利的自我概念的發展:他為了其他因素而自我扭曲、自我放棄,沒有機會發展自我認同的機會,但是,內心中的潛意識,不斷的在告訴主角,讓主角面對自己內在的聲音,檢視自我的內在價值觀,最後經由一定的努力,獲得最終成功,也就是讓自己喜歡自己,進而獲得他人的尊重。

當個人在自我發現的歷程中,自我形成的價值觀與社會既有的價值觀產生衝突時,生活在你週遭的有些人並不會支持你的想法;若是想要好好的生活下去,不是去調整社會,而是壓抑自己,這些壓力的來源,許多都是從你週邊的人給你的,例如你的親人、朋友、社會機構甚至是自己的懷疑。為了要能夠鼓勵自我發現的價值,主角透過內省的自我發現,知道自於內在最真的需求,經過一些努力克服這些社會壓力,而成功活出自我的文學作品,也就是說這些作品關心的重點在於主角主體性的發展歷程。

作者想要提醒讀者注意的是:孩子應該為自己說話、發現自己有能力可以說話、有權利為自己說話,因此教師可以提點學生注意史丹利的轉折,此外,本書裡,該去注意史丹利的自我理解的三種途徑,包含:
(1) 我如何看待我自己、(2) 別人怎麼看我、(3) 我在群體中的位置。

貳、共讀前的討論
故事的一開始史丹利沒有自主性,個人對自己的感受沒有多少的理解,在綠湖營的對話歷程裡,史丹利受到壓抑、受到學校同學欺負與政府法制組織對主角的控制強過個體本身,反映了整個世界裡,未成年者的自主性很容易在以成人為中心的社會裡受到壓抑或是忽視。相反地,在以兒童為主角的文學裡,故事中的孩子可以有自主權,而實際的社會中,孩子多數是沒有的,甚至在充滿歧視的社會中,對於非主流的兒童,更容易受到傷害。例如在故事中,零蛋的膚色偏黑,也不認識字,史丹利卻願意冒著被其他人嘲笑的風險,去幫助零蛋,這是勇敢的表現,因此在引導學生時,也請注意到是否我們鼓勵學生願意從閱讀《洞》了解…如何用尊重與接納,找尋自我價值,從洞底爬上山頂。
協助社會弱勢,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另外也鼓勵學生擴大視野,看看現在有哪些國家依然存在著種族歧視的問題,以及因為種族歧視所發動的戰爭。

在討論上也請學生想想和自我認同有關的三個議題。在活動設計上如下:

一、若以某一種動物來描述自己的個性時,你會用哪一種動物呢?
二、你覺得你的個性中最缺乏的是哪一個面向?
三、在你聽過或說過的讚美與批評中,你覺得哪些最不切實際,什麼樣的讚美最鼓舞,什麼樣的批評最傷人?

當青少年閱讀到有趣的文學作品時,這些作品提供青少年沉浸在自己成為自己主人的想像樂趣,相對在青少年文學理論的學者,也持續關注整個社會結構的權力分配問題,在社會裡孩子是否具有自主性也成為他們關心的議題,這也是使得青少年文學與學習理論之間容易結合的原因,也是為何我們要讓學生注意到當今的社會問題。

在欣賞著作者妙筆生花的創作時,卻也顯露出了部分性別刻板的問題。例如說,在綠湖營中,男生不可以承認自我暗夜哭泣的懦弱、要能成為承擔別人錯誤的替罪羔羊、再怎樣艱苦的日子都要當作自我磨練、寫給媽媽的家書中不可以流露出絲毫的無助感,更麻煩的是,整個故事中的主要女性,都是怪異的性格,如虐待他人的女性管理員以及一吻奪命的女教師。

這點和過去二十世紀初期之前,在兒少文學裡,女性主角通常表現出柔弱、聽話、沒有主見、依賴性等等的特質,這些作品不斷的告訴女性讀者應該成為乖巧的女孩、完美的母親、妻子、家庭主婦,事實上都反映出作者對於女性偏頗的意識型態,告訴讀者需要符合現實社會女性該有的規範。
在閱讀《洞》之前,也可以提醒孩子試著觀察作者如何描寫主角,此部作品並未顛覆原始男性的性別刻板,顛覆是讓男主角融入一些原始女性具有的特質,女主角具有一些男性的原始特質,將兩種性格取出部分特質,融入在故事裡的角色,這樣的角色性格,稱為「雌雄同體(androgyny)」,雌雄同體的概念提供我們不同性別之間相互協調的精神,不僅如此,它也提供多元的經驗,讓女性可以是有衝勁的、有能力的;讓男性可以是溫柔的、賢慧的,不論是習俗或是禮節,讓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但是這不表示雌雄同體的概念要讓大家失去性別認同,而是提出許多機會讓自己可以選擇並且教導他人彼此的相互尊重。傳統上的性別刻化有好的性質也有壞的性質,優秀的作品是融合了兩種性別的不同優點,強化自我能力並且可以協助他人。

參、共讀後的討論
本部作品另一值得被討論的情節是,祖先「原罪的宿命論」與青少年「罪與罰的認定」,就像是原先的史丹利一直認為自己不好的命運,都是因為自己祖先沒有實踐對女巫的諾言,所導致一連串的噩運,自己是正在承受祖先的錯誤,如此的想法在青少年心理學上,屬於錯誤歸因,但也讓自己比較容易接受現實的挑戰,最後慢慢地找出真正的因素來解決問題。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討論是否相信命運這回事,自己不幸的遭遇有多少因素來自於自己的問題:

一、史丹利相信一切都是祖先的錯誤所引發的因果關係,你同意嗎?
二、故事中哪一段的描述你最喜歡呢?
三、為什麼法官並不相信史丹利的證詞呢?
四、史丹利當代罪羔羊是男子漢的表現嗎?
五、上帝的大拇指象徵什麼呢?
六、我該如何面對被誤解的時候呢?
七、可以分享參加夏令營活動的經驗嗎?
八、你最不喜歡自己的哪一項性格呢?
九、會不會覺得大家都不理解你呢?
十、你覺得自己和國小階段有怎樣的差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