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103.01 誠品閱讀引導深耕計畫 教學手冊 【共讀教案─國中】4《悶蛋小鎮》

教學手冊 【共讀教案─國中】
4《悶蛋小鎮》 


103-1 深耕計畫教案


【從閱讀《悶蛋小鎮》了解就算騎著阿嬤牌單車,也可以擁抱彩色的人生!】


圖片連結



臺灣兒童閱讀學會 | 林秀貞




壹、導讀


青春期的少年在褪去兒童期的天真浪漫的同時,也渴望著如何有能力應付未來世界的挑戰,然而他們也缺乏成人所擁有的認知與社會資源。在這段苦澀時期,他們如同毛毛蟲轉變成蛹,進入到自我創化的階段,其中需要有以下四種能力的養成,包含:(1) 系統性行動、(2) 後設反思、(3) 自我統整,以及(4) 學習與異性相處。《悶蛋小鎮》恰巧都涵蓋了這四部分。


若從《悶蛋小鎮》的書名和封面來看,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小男孩在某個鎮上的生活故事。但翻開細讀後,才會發現,其實故事主角阿丁是一個來自破碎家庭的男孩,他有一個總是四處闖禍的爸爸,會對媽媽暴力相向,會對阿嬤口出惡言,還會跟自己的孩子要錢。在爸爸長期缺席的成長背景下,阿丁養成了小大人的性格,自認一個人生活也沒問題。但是,阿丁畢竟尚未成年,所以當爸爸因為搶劫被抓去關之後,在媽媽的安排下,搬去花蓮鄉下與阿嬤同住。小大人的阿丁,如同有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小大人」症狀,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一切問題、容易遮掩自己能力不足、低自尊的狀況。如同他說的:「這個悶蛋小鎮如果不是還有阿嬤,簡直就一無是處。」這是阿丁過去對悶蛋小鎮的印象。

為了阿丁,阿嬤請人拼湊了一台阿嬤牌腳踏車;還拜託同樣在悶蛋中學就讀的阿英,幫忙照顧剛轉學的阿丁。在阿英主動的幫助下,阿丁學會了騎單車,認識了鎮上的中年怪男子—「光華號」,還知道了鎮上的「璞玉」傳說。漸漸地,阿丁在悶蛋小鎮的生活開始不太一樣。阿丁的轉變,也就先從認同自己的土地開始,因此,在閱讀前,先讓同學理解認同自我與生活環境之間的關係,若我們不認同自己成長的土地,相對也不願意付出更多的心力。


貳、共讀前的討論


在地認同─系統性思考:
1. 說說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什麼特色?可以如何向外地人介紹?
2. 說說自己這個地方曾經有過最有名的人物?找出相關的紀錄。
3. 說說自己為何會在這個地方生活呢?說說自己家族的故事。
4. 到社區採訪耆老,並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故事。

在悶蛋小鎮的種種經歷,讓阿丁有了許多新想法。尤其當他去牢裡探監時,看到即使父親對阿嬤如此不敬,阿嬤還是去看他並準備了一大箱生活必需品寄過去。阿嬤那種對父親永不放棄的態度,改變了阿丁不再與父親見面的念頭。阿丁決定先寫一百封信給父親,等自己長大以後,再以男人對男人的高度,當面勸他做個像樣的父親,這也是阿丁反思後的想法,和過去不同,這也是理性之人的特性。


參、共讀後的討論


活動一:後設反思

1. 看到父親因為搶超商而上電視,阿丁的心情是?換成是你的話呢?
2. 像「盆栽」一樣的生活是什麼感覺?你的生活像是什麼呢?
3. 重新回到悶蛋小鎮,阿丁有著怎麼樣的複雜心情?
4. 不願和班上同學交談的阿丁,為什麼想跟光華號做朋友?你如何選擇新朋友?
5. 阿嬤說「沒有熟的南瓜很難吃的」( 頁115) 是什麼意思?
6. 父親對阿嬤很不好,阿嬤還是願意探望父親,這又是什麼樣的心情?
7. 阿丁為什麼選擇先寫信,而不直接當面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親?若面臨這種情況,你會選擇何種溝通方式?
8. 在悶蛋小鎮的阿丁,不只一次想要寫信給父親,請學生試著揣摩,如果自己是阿丁,會想要寫什麼給父親?寫信前可先與學生討論: 阿丁為何會想念父親?阿丁會有哪些想與父親分享的人事物? 阿丁對父親有什麼樣的期盼?


多年後重新回到悶蛋小鎮的阿丁,要不是有愛他的阿嬤,要不是有各式各樣的「璞玉」傳說,要不是有女中豪傑——阿英,以及勇往直前的「光華號」,還有大家共同經歷的搶匪故事,阿丁或許還是覺得自己像個找不到位置的盆栽。

搬到「悶蛋小鎮」後的阿丁變了。最大的變化是,阿丁不再把父親當作陌生人,他願意試著寫信與父親溝通,期待父親未來有一天或許會改變。那麼,是什麼改變了阿丁?是什麼讓阿丁願意重新接受父親?對於自我統整的基礎概念是有充足的探索過程,願意結合自我過去的經驗、願意面對目前自我的問題,也清楚地知道可以找到願意提供協助的對象以及願意自發性的產生對未來的憧憬。對同樣身處於家庭失能的孩子,或是必須輔導來自家庭失能孩子的現場老師,這本書雖然無法提供一個絕對有效的方法,但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值得參考的範例,師長能藉由阿丁的經歷,進一步與學生共同思考並討論出更多可能的選擇。


活動二:自我統整


1. 假設阿丁沒有和父親分開,過著和之前一樣的生活,阿丁會是什麼樣子?
2. 經歷過這些事情的阿丁和過去的自己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3. 阿丁對悶蛋小鎮的看法是否也跟過去不一樣?為什麼?
4. 你覺得讓阿丁轉變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5. 你喜歡過去的自己嗎?你曾經做過什麼事情讓你覺得自己很特別?
6. 若你現在遇到和生命有關的問題,你覺得有誰可以幫助你?
7. 未來,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呢?


最後,成長也意味著學習組織家庭,需要去認識與熟悉異性,男女成長的過程有許多的差異,當性賀爾蒙在青春期中的大量分泌後,除了生理上的變化,也產生心理上的改變,如男生喜好冒險、無法安靜下來、常常出現許多的性幻想、追求異性,然而在不理解和女生的互動下,就很容易不小心有騷擾對方的嫌疑,這樣的狀態會持續到三十歲左右。男生認為的朋友,多數透過許多的動態活動,有趣的是女生反而偏向以靜態的活動來認識朋友,當然也絕非一定如此。

活動三:與異性相處


1. 為什麼阿英一直想邀請阿丁參加赤科山接力賽?
2. 阿丁明明就有錢,為何不肯換掉阿嬤牌單車?
3. 當阿丁願意把阿嬤牌單車漆成紅色,這樣的動作表示了什麼?
4. 你有喜歡的人嗎?說說對方有什麼優點呢?


《飛行少年》是一部紀錄片,曾榮獲「第十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影片中記錄了一群被家庭或學校遺棄的「飛行少年」,如何在大人的陪伴下完成單車環島的挑戰。建議師長可與學生比較此片中的少年與《悶蛋小鎮》中的阿丁,雖同樣是來自家庭破碎的少年,但一邊記錄的是真實人物,一邊是故事中的虛擬角色。但不管是懂事獨立的阿丁,還是誤入歧途的「飛行少年」,他們都需要有人可以陪伴在他們的身旁,支持他們走向正途。如何幫助與陪伴他們,將是師長與學生可聚焦討論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