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日

101.02《幸運小銅板》


《幸運小銅板》Penny from Heaven




徐永康老師少年小説讀書會
日期:101.2.21


筆記整理:宜均

                           作者:珍妮芙‧賀牡  Holm, Jennifer L. 
譯者:李畹琪     東方出版社

                                                                 

老師前言: 

    這是一個非常好玩的故事,這個故事叫做《So you Want to Be Prerident ?》(《誰想要當總統》)

影片來源:


    我們可以先從這個小小的故事開始,不過,我不會把它說完,我只是簡單的說一下:到底是誰想要當總統這件事?
當總統這件事情,其實有很多的好處,但它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當然,有一些好的地方在那裡呢?
    當總統可以住在一個地方叫做白宮,其他還有更好的事情是什麼呢?
當總統他可以有一個游泳池、還有保齡球館、電影院;而且當總統絕對不需要去倒垃圾,而且總統呢?他也不太需要去吃他不太喜歡的蔬菜,就像喬治‧布希,布希總統他最討厭吃的就是花椰菜,當他當上總統的時候,這個花椰菜就結束了,他就可以不用再吃花椰菜,不只是如此,當然有一項不好的事情,是什麼呢?當總統這件事情,你得要穿戴整齊,你要穿的非常正式,所以你可能要綁個領帶、戴個帽子、穿上背心、穿上西裝,而且還有一件事,當你被人家罵的時候,你絕對不能反擊,你也不可以罵出來,就像有一個總統,他在演講的時候,有一個反對的人拿了一個包心菜丟他,丟他的時候,他就說:我看到底是那一個反對黨的腦袋丟上來了,他的意思是說:到底是那一個反對他的人丟他的腦袋上來了,笑他的反對黨是個包心菜。
    當總統這件事情,最好選名字要特別注意,因為在美國的歷任總統當中,有六個叫做James,有四個叫做John,有四個叫做William,有兩個叫George,有兩個叫Andrew,還另外兩個叫Franklin,他們都當了總統,所以你要你的孩子當總統,名字要選好一點。
    很多人他們還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這些總統在統計當中,他們出生地都在小木屋裡,住的地方有點關係;當然,當總統這件事,身高體重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像最高的叫做林肯,他有六呎四吋,最矮的大概五呎多;那胖瘦也沒什麼關係,最重的總統,他大概有到三百磅左右,三百磅大概一百多公斤,他其實比較大的困擾,就是他洗澡這件事,所以他可能在總統官邸裡面,要做一個非常大的浴缸,他去洗澡的時候,要用起重機把他吊起來,再把他放進去,而且他吃的東西還真不少,……
    這個故事很好玩,就是在講每個總統,他可能會遇到那些很糟糕、很困難的事情等等,他還嘲笑了一下最後那個克林頓:有一件事情你要記得,當總統這件事,記得你一定要誠實,有一個總統,他不太誠實,他就被大家罵了。你看一下這個故事,非常、非常的有趣,它在談當總統這件事,其實我覺得可以讓很多的孩子可以去瞭解當總統這件事,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我們先看一下這本圖畫書,然後再來看《幸運小銅板》。註一

註一:"Penny from Heaven是1936年美國流行音樂歌曲,由阿瑟·約翰斯頓和約翰尼·伯克思 所寫。在1936同名的歌舞影片由平克.勞斯貝Bing Crosby主演

非常歡迎大家來參與有關於紐伯瑞大獎的少年小說這一部份,我的想法是這樣子:我認為這些好的作品,其實它不分國內、國外,它的問題不管是在美國它會發生,在台灣一樣也會發生,當然,有一些好的作品,我們也會把它選入到裡頭,我們只關心它書裡面的問題。
少年小說這一部份,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這概念第一個叫做“如何去面對真實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所以它跟一般的童話,尤其是繪本當中所表現出來,自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樣貌是不一樣的,這是少年小說第一個非常關注的問題。
第二個部份是“他需要去瞭解他自己”,這兩點還包括他如何跟別人相處、怎樣去建構出他一個比較和諧的人生,這些小說其實都提供非常多的經驗,包括看法,包括對事實上的無奈,所以少年小說有這兩個重要的功能,和其他圖畫書不太一樣的部份,那我們今天開始來看有關於人際關係的掌握這件事情,我們設計一系列的作品有八本書,可以讓大家來看一下。
今天我們就來看《幸運小銅板》這本書。



一、作者與主要作品

● 珍妮芙.賀牡 Holm, Jennifer L.

(圖片來源)

       Our Only May Amelia (1999)
      台灣東方"納梭河上的女孩"
 The Creek (2003)
Middle School Is Worse Than Meatloaf: A Year Told Through Stuff (2007)
  Penny from Heaven (2007)
  Turtle in Paradise (2010)
果是這樣子的話,我問你第一個問題,你可以和殺過嬰兒的人做朋友嗎?
註五:  李奧尼(Leo Lionni) 世界上最大的房子《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d》

    《幸運小銅板》這本書的作者珍妮芙‧賀牡,她其實產量還蠻多的,但主要的作品大概有上列這五本,有些系列的小說,並不在我們的選擇當中,我們看一下,在美國得到獎項或比較受到注意的叫做《our only May Amwlia》,第一本在1999年,在台灣有些翻譯叫做《納梭河上的女孩》,這是一本,上列藍色的部份是得獎作品;《The Creek(《小溪》),《Middle School Is Worse Than Meatloaf:A Year Told Through Stuff》沒有被翻譯出來,《Penny from Heaven》翻譯為《幸運小銅板》,你們仔細看一下《Penny from Heaven》,原來它是一首一九三幾年的一首歌,《Turtle in Paradise》去年得獎的作品,作者的部份就請大家自己去看一下《幸運小銅板》的作者介紹,她跟她先生也開始有一些共同的創作。


二、故事簡介

    有一個小孩,她處在兩個不同的家庭,她不曉得她的爸爸發生了什麼事,她的媽媽、阿嬤跟她住在一塊,她常常去叔叔那邊,她看到義大利的家族非常、非常的好,她其實不大瞭解,一剛開始,為什麼她的叔叔每次要睡覺的時候,就躲在車子裡面打開收音機?讓她覺得非常的怪,直到後來,她才知道說,原來她的叔叔好像在自責一件事:為了他買了一台收音機回來,害他的哥哥,就是小銅板的爸爸被抓去,死在監獄裡,他非常自責這件事情。
    我覺得這個作者,她非常擅長處理文化差異的問題和彼此不瞭解,而這種彼此的不瞭解,包括:族群之間的不瞭解、國家跟人民之間的不瞭解、小孩跟成人之間的不瞭解,這種不瞭解,很容易產生很多的誤解跟隔閡,這個對於我們在談人、我關係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誤解?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不必要傷害的情況會發生?為什麼這些不好的事情會在我們生活當中常常出現?
    所以我們開要問,我們藉用這樣子的例子來跟大家來談:理解我的家人跟我的朋友。

 三、理解我的家人與朋友
●理解我的朋友說的話與做的事,才有可能進一步產生  和諧感與親密感受 。
●我們沒有如此的感受,有時出於我們彼此並不願意理解對方
    請記得,這構成親子關係或親密關係的一種比較好的人際關係裡面,首要的第一個部份,這個部份就是:我如何瞭解我的家人、如何瞭解我的朋友。
   理解我的朋友他說的話和他做的事,才有可能進一步產生和諧與親密的感受。
   換句話來說,我們如果沒有這種感受的話,有時出於我們彼此並不願意理解對方,其實有一種因素,是因為有時這種理解不只是看他做了些什麼、或是聽他說了些什麼,不只有這樣,這種理解,包括你能夠詮釋他的語言、也能夠看出他的行為背後所隱藏的用意,這個比較難;我再說一次,不是單純的只看他做些什麼事、也不是單純的聽他說些什麼話,你還需要能夠去詮釋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同時能夠看出他做了什麼,他背後是什麼意義,這兩個部份是最為困難的部份。
    對於在這本書當中,一開始,她在講她的叔叔每次都躲在車子裡面睡覺,她總是非常的困惑,直到看到後來,你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做,我想問一下大家:「如果你是那個叔叔的家人,你會不會要求這個叔叔不要再做這件事情?不要再把自己困在車子裡面?還是說你就讓他睡在車子裡就好了?你會要求他說:你不要再睡在車子裡面了,你給我回到房間裡去睡覺,吃飯的時候就在餐桌那邊吃,不要躲起來吃?你會對她的叔叔做這樣的要求?還是說不會,就讓他去做這樣的事?」

學員:讓他躲得更遠一點,不要出現在面前。

還是你會要求他說:「我們吃飯時候,大家要坐在一塊,睡覺的時候應該要在你的房間睡,會嗎?」

學員:可能剛開始會勸他,但是如果沒有效的話,就接受他這樣子的行為。
我覺得要接受真的很難。

學員:對,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是,沒錯,我覺得我自己看完這本書的一個很大的感覺,或許是從這些少年小說教我的一些事情:對你認為怪異的行為,請記得,不要特別去討厭它。
    我的意思是說:所謂怪異指的是說,從我的角度來看,它是很怪異的,這怪異的地方,有可能他在看我,他也覺得我很怪異,但問題是,我們很習慣把自己當做標準,去檢驗所有的人。
    我再說一次,這很重要,我們常常會用自己的標準去檢驗所有的人,特別在有時候,特別是在你跟別人吵架的時候,常常會用自己的標準去檢驗,他那裡做的不對;我再說那個重要的時候,是當我們關係不好的時候,但是當我們關係好的時候,這個都不重要,奇怪喔!
    所以理解我的家人跟理解我的朋友,我們從這本書當中,可以給我一個:跟我們不太一樣的人,或許我會覺得怪異,但是這種怪異,我會要求不要特別的去改變他、也不要特別去要求他做什麼;所以當我們要談理解這件事情的時候,有時候很大的原因,不單純是看他做了什麼或聽他說了什麼,而是你背後有一種詮釋的能力。

四、理解對方
●首先,要瞭解對方,需要觀察對方的言行,請注意, 這只是知道而已,並沒有理解的成份。

    我知道他做了什麼,我知道他說了什麼,但是這裡面沒有理解的成份,這裡面就像是老師在考小朋友一樣,老師說的東西,請把它再復誦一次,這裡面並沒有理解的成份在裡頭;讓小孩背誦這件事情,請記得也似乎還看不出來,他對這篇文章有多大的理解,也看不出來,除非我能夠更多的理解。
    所以小銅板媽媽的家庭並不瞭解她爸爸這邊的家庭,他爸爸的家庭也不願意去瞭解她媽媽那邊的家庭,但是,他們彼此都知道對方在做什麼,他們並不瞭解,所以我們如果單純要理解這一個部份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問自我的構成。


五、自我構成
●自我是個言行的構成,是一種動態的歷程,
●和先前的行事與自我的期望有絕對關係,
●換句話說,若是要能理解我的朋友,我需要多多少少知道他過去發生了什麼,看看他現在說些與做些什麼,以及他對自己未來的看法。
●朋友的言行,並不只是個信念的反應,更可以說是構成自我的因素,單看一項,容易誤解或是無法判斷,需要一定的時間與不同的情境下的行為。


    我不知道小孩子是否曾經問過各位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我是怎麼來的?
小孩有問過你這個問題嗎?你們會怎麼回答?還是你的小孩從來不問你這個問題?
我要說的是,當小孩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他還要問的是:我到底是誰?
你們有沒有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到底是誰?
當你要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者是我們在跟孩子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覺得有一個觀念,它是非常好:如果你要知道你自己是誰的話,你需要去知道:你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如果你把這些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統合。
  所以自我是一種言行的構成,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所以它是一種動態的歷程,它不是一種靜態、穩定的,不是,它是不斷在變動的歷程,和先前的行事與自我的期望有絕對關係。
    也就是說,你過去做了什麼事,跟你對自己的期望有絕對的關係,所以你需要回顧到過去,你要展望未來,主要是讓你自己現在是呈現你過去的經驗,以及對未來已經做好準備。
    所以換句話說,若是要能理解我的朋友,我需要多多少少知道他過去發生了什麼,看看他現在說些與做些什麼,以及他對自己未來的看法。
  所以,朋友的言行,並不只是個信念的反應,更可以說是構成自我的因素,單看一項,容易誤解或是無法判斷,需要一定的時間與不同的情境下的行為。
    朋友的言行,不單純是要看他現在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而且我還要看,後面那句話很重要,是在不同的情境之下他的一些情況跟反應。
    我問一下:「你們有沒有什麼朋友,他是在不同情境下,他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我的意思說:或者有一種情況,「你的朋友,在不同情境下,他的反應都是一樣?」我的意思是,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會有同樣的行為?或不同的行為?我們會不會隨著心情的不同,讓原則開始做了一些改變?

學員:會,正常的。

真的嗎?你會因為心情好而讓你的孩子今天打電動的時間多一點?還是不管心情好或不好,你一天的電動時間就是多久?不多不少,不會跟我的心情有關係?我的意思是:我們是不是隨著心情而改變原則?你的心情好、心情不好,你的原則就開始會隨著調整?

學員:我們儘量要做個理性的媽媽,常常有難度。

這個跟理性沒有關係,這跟原則是有關係的。我要談的是,當你去瞭解對方,你要去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你要去知道他是怎樣的人,需要的是:看他做些什麼、也要聽他說些什麼,從這種看跟說,而產生不同的情境之下,他在愉快的情境之下他的反應,他會不會因為這種情境的改變,而產生原則上的調整跟修正,會嗎?還是說不會,他的原則都是這樣子?

學員:老師,我覺得有些東西,它是會隨著情境跟心情的不同,再做調整,但是有些東西會不變,是你的核心價值是不會變的。
是。

六、信念的背景
        例如,為何你會來這裡呢?
        ●你喜愛小孩
        ●你喜歡故事
        ●你想要有更多的相關知識
        ●你想要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現在讓大家練習玩一下這個:你做這件事,背後的信念是什麼?例如:我相信各位在這裡,我們一塊來討論有關這樣子的書籍,你會做你的這樣的課程,你可能來這邊有很多的因素,第一個我們要問:你是愛小孩的嗎?基本上,是吧!我在想,如果你不愛小孩的話,你大概不會來這裡的吧?

學員:沒錯。

第二個,你喜歡故事吧?

學員:喜歡。

你不喜歡故事,你大概不會來這裡吧?第三個,你想要知道更多相關的知識,對吧?

學員:對。

如果你不想,也不會來這裡,對吧?

學員:對。

第四個,你想要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學員:是。

o.k.如果我這些信念,問一下各位,有沒有那裡是你覺得:我沒有的?如果是的話,我們再問下去另一個問題。

七、另一種問題
●你喜愛小孩是否也反應了你覺得愛是很重要的呢?
●你喜歡故事是否也反應了你覺得智慧與審美是通往幸福人生的重要條件呢?
●你想要有更多的相關知識是否也反應了你覺得自己還需要更多的知識來提昇自己的能力 呢?
●你想要認識更多志同道合得朋友是否也反應了你覺得需要更多人來成就美好事物呢?
   
     你喜愛小孩是否也反應了你覺得愛是很重要的呢?同意?
   
  第二個問題,你喜歡故事是否也反應了你覺得智慧與審美是通往幸福人生的重要條件呢?同意?
   
  第三個,你想要有更多的相關知識是否也反應了你覺得自己還需要更多的知識來提昇自己的能力呢?
   
  第四個問題,你想要認識更多志同道合得朋友是否也反應了你覺得需要更多人來成就美好事物呢?

學員:是的。

都同意?都同意?好,下一個,繼續問。


八、繼續問下去
        ●你可以和殺過嬰兒的人做朋友嗎?
        ●你能和金錢至上的人當朋友嗎?
        ●這些課程的知識能解決目前或是未來的問題嗎?
        ●你是否在此認識了不曾認識的人呢?


學員:看他有沒有悔改。

你可以跟你朋友討論第一個問題。即使他悔改,我也沒有辦法相信他?我說這件事為什麼它很重要,因為,你要跟他做朋友,你只要一看到他,你的腦海中就浮現他拿著刀子把嬰兒宰掉那個情形,永遠都會想到這一點,你會不會防著他?

學員:會。

我們先問第一個問題,你可以和殺過嬰兒的人做朋友嗎?可以?還是不行?

學員:去理解他為什麼會殺嬰兒。

學員:我覺得很難,信任如果沒有了。

你要去理解,他為什麼要去殺嬰兒對不對?他為什麼要去殺嬰兒這件事,我覺得這邊有沒有一種:我相信不論在任何的狀況之下,殺人都不對,因為他是如此的無辜、他是如此的無助、他是如此像個天使一樣,你怎麼能有辦法去殺那個嬰兒呢?

學員:老師,做錯事情的人,他就沒有朋友?

做錯事情的人,是不是都沒有朋友?我覺得相對來說,他會比一般人,更加的困難。

學員:他需要時間?

對,他需要時間,還有情境,來證明他是不一樣的。第二個問題,你能和金錢至上的人當朋友嗎?

學員:可以。

學員:朋友有分很多層次、很多種。

學員:看你要跟他做到那種程度的朋友。

如果是非常好的朋友呢?
學員:要看什麼層次,如果你跟金錢至上的人當朋友,因為他很追求金錢,你就跟著他賺錢。

學員:某些特質,你覺得o.k.的時候,你就可以當朋友。
學員:也可以幫助這個朋友做善事。

那問題是,就像我們剛剛說的,他以金錢至上,他不會做善事。

學員因為他的腦筋都是錢,他一定很愛賺錢,那你跟他做朋友,只是普通朋友,可以瞭解到他賺錢的方式,我們也可以跟著賺。
我個人認為,當朋友,什麼程度的朋友,都可以當朋友,是當到什麼程度的朋友。
當到什麼程度的朋友?

學員:很好的程度就不可能。

    很好的朋友不太可能。好,我們再繼續看一下,第三個問題,這些課程的知識能解決目前或是未來的問題嗎?Yes?或No
    第四個問題,你是否在此認識了不曾認識的人呢?o.k.如果這樣下去,我們可以再繼續問,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剛剛從各位來這邊的背景,再繼續追問,再繼續追問,再繼續追問,我們會發現,奇怪,有一些地方,我們開始會懷疑?可是,真的是這樣子嗎?
九、理解需要有
            ●因為我們需要脈絡與背景知識
            ●如觀看星象、陌生物件、陌生運動規則
            ●板球運動
    我們需要脈絡與背景知識,我們才能夠去理解一個人,我們才能夠,不單純只看到他做了些什麼,或說了些什麼?我才能夠去知道他背後隱含的意含或他的想法,這個請記得,這個也都是,我們在看繪本當中,需要的一些東西,所以你才能夠看出它背後要表達什麼,下次我們要講莫里‧桑達克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本書它裡面的背景是非常複雜的,為什麼出現一隻狼狗?有一個莫札特會坐在那個地方?她母親為什麼眼光呆滯的看著遠方?她媽媽的那件黃色的雨衣有什麼樣的表示?為什麼艾達往後一跳的時候,她進入到一個在那遙遠的地方?其實它裡面像個詩一樣,裡面充滿非常豐富的故事背景,在這豐富的背景,需要很多的背景知識能力,才瞭解、才知道,這本書在說什麼。
     我們需要脈絡、我們需要知識,這些東西包括觀看星象,在觀看星象過程裡面,我們會借用很多的星座圖來瞭解,還有陌生的物件、或者陌生的運動規則,例如板球運動,你知道板球運動嗎?板球運動,在印度、或英國,他們是非常盛行的運動,但是我們怎麼看都看不懂,他到底在玩什麼?
    請問一下各位:你們有沒有去桌遊館玩過?有沒有玩過一種牌叫做"uno牌"?註二
有嗎?有人沒有,如果你有興趣,你完全不知道這個遊戲規則,你看一下人家怎麼玩,然後大概在幾分鐘當中,你就要確認已經看得懂;簡單來說,你要能夠去瞭解他背後的一些行為、脈絡,你要知道他的相關背景,例如板球運動,還有呢?

註二
     "uno牌"                                                                                     板球運動 (網路照片) 




















                                             
十、理解需要有 
●宗教活動  
●無法找出相關的認知框架,如貓狗的對話
●知覺實驗:得到的結論往往與自己觀察的方式與信念有關係。例如說,你相信人有來生的話,或是你相信天與地獄的存在,當觀察別人行為時,產生不同的判斷。
    宗教活動,道教的宗教活動、基督教的宗教活動、佛教的宗教活動,在我們彼此不瞭解的情況之下,我們都會覺得對方的宗教活動相當特別。
    其實這裡面,無法找出相關的認知框架,如貓狗的對話。你真的不瞭解對方的話,那是因為我們產生了一個不相關的認知框架。
    什麼叫認知框架?簡單來說,我的想法跟你的想法最大的不同,是因為我們的框架不同,這什麼意思呢?我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當我們在看到紅綠燈這件事情的時候,它其實就反應出背後有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叫做交通系統,這個交通系統就是這個紅綠燈的框架,但是如果這個框架的內容改變,紅綠燈的意義也就完全改變。
    我說一下,像國家地理頻道之前有一個紀錄片,是在講摩梭族的走婚註三,我最近再看了一次,他們說,他們的孩子,一個女生大概13歲的時候,就有自己的花樓,那花樓是什麼意思呢?就可以招待你喜歡的對象,而這個男生可能進去第二天,他就會離開,如果女生懷孕的話,她生的小孩,她們的家族當中,有一個人是扮演父親的角色,那個是舅舅,而這個父親,記得不可以常常接觸他的孩子,這個舅舅會生氣、會吃醋、會把他趕走,除非她真的非常、非常需要他幫忙,否則他自己的父親不太會去照顧這孩子。當這個女生不願意再跟這個男生接觸的時候,她就必須要離開;非常有趣的是,他們摩梭族裡面,沒有因為感情的事情而自殺過。
     【摩梭人】維基百科
     【雲南摩梭族走婚 瀕臨瓦解】 相關報導

學員:那屬於母系家庭嗎?

是啊!台灣的報紙一翻開,有人死亡,除了意外死亡,不是為了感情因素,就是為了錢;他的系統就是沒有一個人為感情而自殺,你會不會覺得很怪異?還是難以接受?

  這裡面有個知覺實驗,我們來玩一下這個知覺實驗,在這個認知框架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的有趣,等一下你會看到六張牌。 
                   



請其中一位媽媽心理選一張牌,要告訴隔壁的媽媽,但是不要告訴我,就一張,等一下我會知道她挑那一張,我會把她挑的那張牌抽掉。



你的牌不見了吧?

學員:真的不見了。

學員:我想問一個問題,每一個人都準嗎?

不,不,其實我完全不知道她選那一張,但是我在唬她的,但是因為人在認知知覺上面,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學員:老師,你再選一個。

    有沒有人要問同樣的問題?其實這個牌應該要再快一點,快到你完全沒有辦法查覺,到底是怎麼刷出來的,主要是因為:你有沒有看到上面這六張牌,跟下面五張牌完全不一樣,但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測試的時候,完全不知道?最大原因是,你只看到你要的那一張,你根本忽略掉其他的事,你只看到那一張,其他張你完全不注意,當你完全不注意的情況之下,我把所有的牌全部換掉,你完全不知道。這個是知覺認知上面一個很大的問題,你根本不太注意到其他分類的事情。
     再看一下這個非常有趣,寫過Natural-Born Cyborgs(「天生的賽博格」)的哲學認知科學家安迪·克拉克(cognitive scientist Andy Clark) 註四。 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哲學家,他說:人的心智的活動,如果你不去注意到,其實你會疏忽掉。
註四: 安迪·克拉克是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邏輯和形而上學教授。在此之前,他是布盧明頓的印第安納大學的認知科學計劃主任。此前,他在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和在英國蘇塞克斯大學任教。克拉克是聯繫合作研究項目,其目的是要調查的發揮作用的環境中塑造的意識經驗的性質的創始成員之一。克拉克教授的論文和書籍,處理與心靈哲學,他被認為是一個研究頭腦擴展最尖端的科學家。他還撰寫了大量聯結,機器人技術和心理表徵的作用和性質。
    你看一下這邊的牌跟下面的完全不一樣,所以完全拿掉的時候,你根本都不曉得。
  所以《幸運小銅板》當中的小銅板她也是,她被抽離掉她父親、她叔叔的情境,她被抽離掉過去義大利的情況,跟現在義大利的狀況,她對她母親再交另外一個男朋友的問題困境,所以你看一下這些背景,都是建立在我們任何人的心。
  回到我們剛剛在摩梭族走婚的狀況之下,想法就不一樣,我們可以想:你只要換一個系統的時候,那種想法就不一樣,所以我們再看一下上面,我們在做知覺實驗得到的結論,往往是,你自己觀察出來的跟你的信念是有關係的。 
  例如說:你相信人有來生的話,或者你相信有天堂跟地獄存在的時候,當你觀察別人行為的時候,你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當你相信一些什麼事情,再去觀察的時候,你就會有不同的角度來看,但有時候往往會做出錯誤判斷,所以我用了一個簡單的實驗讓大家去玩一下。

    瞭解對方,不是只有看而已,你要知道他過去發生的事情,你要知道他對於自己的期望是什麼,你要能夠對他現在所做的行為做一些詮釋的能力,我還是要強調那種詮釋的能力,它不是單純的只是看而已,還要瞭解為什麼會做這些事,剛剛談到這些,我們也提到說,當我們在做這種詮釋的時候,可能會忽略掉他的背景,也會忽略掉他的脈絡,這其實都是不太對的,讓我們產生很多的誤會。這本書我要做一個小小的結束之後,我們開始來做第二個階段,來解釋這本書的方法。

十一、結論
            ●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特別在做判斷之前。
            ●我很容易誤判,需要有勇氣道歉,謝謝你、對不
               起、我錯了,請你原諒我!我下次改進。
             1. 關係好時忽略彼此的錯誤
             2. 關係不好時,容易詮釋對方的行為是負面的。
             ●更要注意情境的因素!


    我覺得這本書給我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就從這本書來講:第一個就是,我們要在做任何判斷的時候,都要非常注意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我的意思是說:我要做任何判斷之前,我要去注意到我自己的心裡情況,我這一帶的心裡狀態是怎樣的狀態,是非常的愉快呢?還是非常沮喪呢?如果是非常愉快或非常沮喪的時候,其實,我的判斷都可能很容意出錯,我有可能會誤判,所以需要道歉,需要有勇氣道歉,所以要常常見面說: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我、下次我會改進。

    當我們在說,跟我們在做,容易誤判的原因,有兩的部份,第一個,關係好的時候容易忽略彼此的錯誤,「這樣子也可以」、「沒關係」;關係不好的時候,容易詮釋對方的行為都是負面的;這兩個都會影響到你的判斷,關係好的時候你會誤判,當關係不好的時候,你也會誤判,所以你要去注意一下,你現在的心裡狀態是怎樣的狀態呢?
    當然,我們除了要注意到心理狀態之外,還要注意到情境的因素,不是說把情境給忽略掉了,都不行;我覺得這本書當中有提到,在最後美國政府,它把義大利人都集中起來,變成一個集中營,甚至設定了非常多的規定,好像並沒有看到美國政府因此而對他們做出什麼樣的道歉,我不曉得,我是說,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知道他們到底做了一些什麼?
    至少我們可以從句子來看,小銅板確實是一個受害者,尤其他父親最後那句話:「我已經沒辦法握著這個銅板。」所以她叫做幸運小銅板。
    因此,我覺得當孩子犯了錯的時候,我的建議:不要從你的眼光來看,他犯了那些錯,我比較願意說,想像一種狀況:是我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我會跟他犯同樣的錯,而不是在想說:我要怎樣去矯正他的行為;我再說一次,我會想是,我會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跟他做同樣的事情,而不是在想說,我要如何去修正和矯正他的行為。
    我先停一下,針對《幸運小銅板》這本書,有沒有什麼細節的部份想問我的,如果沒有,我要進到下一個部份來談,閱讀像這樣書籍的幾個策略方法。我覺得這個作者,她非常擅長處理的是一種文化差異的問題,所以像《納梭河上的女孩》是講波蘭的一個小女孩到了美國中部去,文化差異的問題,這本書講到兩件事,國家、族群的問題。當然在說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去瞭解一下說集中營這個概念,到底是怎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過去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來看一下六個部份,就是我們在閱讀這樣子的書籍時,可以做些什麼事。當我們在說一些故事的時候,我的建議方法是這樣,我比較習慣:我讀完、記住,說給孩子聽,說錯不會怎樣,忘記也無所謂,只要說下去就好,說到後來,小孩會來讀這本書。
  這種作法跟如果你擺一本書在那邊,告訴小孩說這本書很好看,好像沒有什麼用,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跟孩子說的過程當中,他比較容易的去形成一個印象,而當這種印象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他會格外覺得有趣,這格外有趣指的是說,他會記住你的聲音、你的說法,然後他會發現你那裡說錯,導致一個結果,你先說,他會有更多想閱讀的想法在裡面。
  我的想法是這樣,而不是把書擺在那裡,跟他說這本書很好看,他自己讀,我覺得自己讀這件事,相對來說會比較困難、會比較累,因為感覺來說,好像自己一個人孤單的在讀這本書,如果是我先讀給你聽,你再看的時候,這個感覺比較輕鬆一些。
    如果我們在讀的時候,給大家什麼建議呢?回到這個原則上說,我們要發展一種從這些書當中,我們進入到一種人我關係的時候,我需要去知道第一件事,我如何去看別人,同樣,我也要知道說別人眼中的我到底是怎樣,我怎麼去看別人,別人怎麼看我,那別人的想法是怎樣的。
  就像我剛所提到的,我們現在的社會其實是其中的一種,從歷史上可以看到這種變化,從各種不同的國家可以看到不同的變化,那這種差異產生之後,原因到底在那裡?和別人的想法,到底怎麼形成?在社會環境中,我們需要提供的給青少年判斷的能力,尤其有學習的對象。
  我這邊再多說一點,所以為什麼青少年他們非常喜歡偶像,這個偶像對他來說,是因為他告訴我們一件事,這件事,就是有一個人在他的前面,他只要跟著他做就好了,他不需要再學習更多的道理,不用,因此我認為社會當中,要有不同的典範,真的,社會當中需要有各種不同的典範,對於他所擅長的部份,有一個人做了這件事,獲得很棒的成功:彈鋼琴啊、舞蹈啊、唱歌啊、……、這些東西。
    閱讀它產生最大的問題,是因為多數人認為覺得,文化作品他不太懂的,第二個部份,讀者跟書籍之間會有些差異,差異是說,我們出的書不是我們拍的書,我們出的書不是孩子目前遇到的問題,第三個問題是更大的,有沒有能力去瞭解這種創作。
    最近我們跟誠品文教基金會合作到偏遠地方去推動閱讀的時候,提到說,有些學校的老師還直接告訴我們說:他們這些偏鄉的小孩,家裡面只有二種書,第一個是農民曆,第二個是佛經,就是善書,他們比較沒有這些作品,所以這些書車去了他們那邊,他們覺得這個世界真的不一樣,給各位幾個觀念,就是閱讀策略在讀這些書的時候,我們可以跟著六種不同的階段。


  1 粗心大意的趣味
     ●基本的心像:原型概念的理解
     ●有能力預測接下來會發生的事
    第一個叫做粗心大意的,就是沒有趣味的一種讀書,他就只是讀完之後,他覺得,我知道,我知道,他有基本的一種心像,他也有預測能力,他知道,但是他沒有感覺你問他說故事內容,他會記得,但他沒有那一種感覺,這個故事當中,喜歡那個部份,不喜歡那個部份,你問他這種感覺的問題,他會說:我不知道、不要問我。

          2 理解故事角色的感覺
         ●有情感的心理能力
     ●對角色的期待


    第二個階段,有一些孩子,他會有一些感覺,就是理解故事某些角色的感覺:我知道這個感覺是什麼;當這個故事當中,他如果有些感覺的時候,隱藏了二個部份。
    第一個部份是對情感的心理能力,他有一種情感的心理能力,第二個是他對角色會有一個期待,我期待這個角色變成怎麼樣?我希望這個小銅板怎麼樣?我希望她的叔叔怎麼樣?我希望誰怎麼樣?所以他有一種情感的期待,所以剛剛我們說,第一個階段是他知道,第二個階段是他有感受。
     所以你在帶這些孩子讀這些書的時候,我非常強調這個部份,這個部份是發展德性很重要的基礎,我再說一次,這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對男生,你一定要常常的問:你知道他現在的感覺怎麼樣嗎?
    我要說的是,你要對這些小男生這樣說:你覺得現在小銅板的心情如何?這個非常有意思,你再仔細看一看這樣子的寫作策略,你會發現女性的作家,她們對這種情感的描述會比男生來的多的多,而且男生的作家裡面,寫故事通常不涉及到內心的世界,他比較習慣描述一種事件,這件事情外在表現出什麼樣的東西,男生比較強調能力、強調力量、強調權利,來解決所有的問題,我這邊再強調,這個是發展德性教育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要有所感受。


 3 類比的能力:
  ●從故事的內容中理解自己的想法
     ●比較自己的經驗與故事中發生的事情
     ●比較自己與角色的差異
   
     第三個閱讀策略,是他產生一種類比的能力,從故事當中去瞭解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他能不能把自己類比到小銅板,在比較自己跟故事中發生的事情,比較自己跟角色的差異,他去比較的過程當中,去得到,原來這本書告訴了我,我現在是怎麼樣了,我需要注意一下自己,所以他需要一種類比,我跟你之間有什麼樣的差別?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看到自己在故事當中的樣貌,你想說你自己在這情況之下,你會跟他做一樣的事嗎?還是不一樣?

    4 從故事中找出核心想法
      ●能改編故事符合自己的期待
      ●對於故事內容中的留白,有能力補充說
      ●形成問題並且接受故事中的解釋
  
    第四個閱讀策略,從故事當中找出一些核心的想法,能改編故事來符合自己的期望,對於故事內容中的留白,有能力補充說明,形成問題並且接受故事中的解釋;我覺得這樣子說,沒辦法讓你們感覺到那個力量,我們用短短的、一個小小的繪本來看一下這個問題The Biggest House in The Word》註五,對應一下這個策略,你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覺嗎?你喜歡嗎?還是好討厭?或無所謂?有什麼看法嗎?有沒有人可以分享一下?我問一下好了,有沒有人覺得這故事好爛的請舉手?你覺得這個故事超級棒的請舉手?你覺得還不錯的請舉手?你覺得無所謂的請舉手?你們覺得很好的地方在那裡?
             http://yykksubook.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21.html相關討論






學員:有夢最美。

但是這個夢已經死掉。

學員:已經經歷過。

    至少曾經擁有過,但是就如同煙火一樣,燦爛一下就消失了,我會把曾經帶領過一些媽媽們討論這個故事的歷程,放在我的部落格(yykksu思考書房)面,你們去看,我還分兩組,來談一談這故事,她們列了一些問題、她們談些什麼,提出了非常有趣的一些想法,你們上去看,我會把我們上課一些資料,還有做的筆記,都放在上面,所以你們可以上去看。
    我自己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其實我並不喜歡,最大的理由是:這個爸爸確實很會潑人家冷水,我覺得這個蝸牛確實要了一個自己沒有辦法承擔的東西,但是,我要說的是,他可以讓所有的人,一塊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蝸牛很沒朋友,真的不是朋友,就這樣逃跑,這真的很沒有義氣,就是你看我做了一個這麼棒的房子讓你們看,結果我沒辦法走,你們就這樣走掉了,你多少拿幾片葉子給我吃嘛,我們可以賣門票做觀光啊!
    你有沒有看過這種蝸牛殼,沒有,對吧!栽一片嫩的菜葉來給我,我不會死掉,你也可以看到,那不是很好?但是牠就死掉了,所以害得這個小蝸牛每次看到別人都說:我來跟你講個故事,……,沒有一隻蝸牛敢真的去搖牠的尾巴,沒有一個敢;你再仔細看,其實我們有不同的方法對待這件事情。
    所以我要說,如果你按照這種方式來開始思考的時候,你會找出更有趣的想法,你可以看到,有不同的作法。
   5  檢視整篇建構出來的故事 ●運用文學與文化的範例●質疑這篇文章的觀點與社會想法的差異, 以及自己的觀點的三項比較 ●確認出隱藏的作者,也就是作者的分身隱藏在文本裡,同時也在文本中找出作者隱藏的價值觀
       到最後有兩個階段,其實這個檢視整篇建構出來的故事,運用文學與文化的範例,質疑這篇文章的觀點與社會想法的差異,以及自己的觀點的三項比較。其實我們要談的是,你的想法、社會怎麼想、跟作者怎麼想,這三個做比較,找出作者想要述說的觀點是什麼,那剛剛這個故事作者李奧尼(Leo Lionni)註六其實很想要教訓孩子說:你不要做不切實際的想像。但是我倒覺得,那才是兒童的本性。
註六:(李奧尼(Leo Lionni)(May 5, 1910 - October 11, 1999)
    6 清楚的察覺出文本與隱藏的意識型態之間的關係,
      以及自己的想法與閱讀歷程
     ● 確認出隱藏的讀者,也就是作者以隱藏作者的身分,想要響的特定的讀者。
     ● 確認隱藏讀者與隱藏作者之間的關係
     ●  以反省的方式找出隱藏在文字間的意識型態,這意識型態能是作者有意或是無意之下流露出來的;有自己的想法閱讀中的感受
       最後一個策略就確認這個讀者、確認隱藏的作者、確認他想要影響些什麼。我還是要說,這第五個階段、第六個階段,它其實是比較難做到的,如何你可以做到第五階段、第六階段,你的創意思考,就容易表現出來,你會有跟人家不一樣的思維,而且言之有物,非常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