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

實驗教育

實驗教育的模糊
105.09.25

「學校舉辦拔河比賽,我們國中三年級的學生也要參加,換我們班上場時,我正在幫我們班同學打氣時,隔壁班同學來找我,說他們班導師不見了,找不到,想請我幫他們加油。」

「然後呢?妳去幫忙別班加油,自己班的同學不會吃醋嗎?尤其是妳這麼受班上同學愛戴。」

「我們班比完後,輸了,個子都小。我也問他們,這兩個班的感情很好,他們也一起幫忙隔壁班加油,所以也沒問題,只是隔壁班導師怎麼會找不到人,真是糟糕的事情。他們班還說自己班上是沒有導師的,真的有些感傷。後來進到導師辦公室,隔壁班的老師坐在自己位置上,啥都沒說,要和這種老師作同事,真的很痛苦。」

「有些人真的不適合當老師,只是想要一份工作而已,沒心。以前二十世紀初期,美國大學提供某些人終身教職,是因為這些人勇於和政府政策不同,學校擔心這些教授受到報復,所以提供職位,讓他們勇於批判,維護民主自由社會的基本價值,長遠來看,學校的作法對美國影響很大,當然並不是說,批判政策都是對的,教授需要說理、指出事實,調整錯誤。反觀現在,到大學學校找教職,只想尋求一份穩定工作而以,很糟。台灣這麼多教授,有多少比例敢冒險提出批判讓社會進步開放呢?不過政大真的還有幾個值得尊敬的教授,就像今天上凱道抗議的徐世榮老師,不論誰執政,都堅持土地與人民之間的不可侵犯性,有天在學校電梯中,遇到他,別的老師就問說,你怎麼會在這裡,不是都在街頭上嗎?他大笑。就這樣。」我說。

「拔河比賽是每年要做的事情嗎?」我問。

「也不是,學校都在努力找出自己辦學特色,像是景美女中的拔河隊,獲得世界冠軍,對於校長、學校都是很驕傲的事情。我們現在也在找辦學特色。」

「別想了吧,都市型態的學校怎麼發展特色呢?也就是那些科學、經濟研究等等的辦學特性,科展得獎、才藝表現都是都市學校,而這些也都能被其他都市學校取代,所以科展比賽常常是輪流的學校獲得成績,學校真的要發展特色,應該是融合在地特有文化,區域地理而來的,這就難以取代,我覺得每個都市型態的學校都長得一樣,如台灣夜市,從南到北、西到東也都賣一樣的東西。」我說。

「你今天不是去進行實驗教育開會嗎?有新鮮的事情嗎?

「是啊,與會的專家、學校或代表,多少帶著疑惑來的,實驗教育的概念確實很模糊,有的人要審查五百多件的自學申請,各種理由都有,有的要做菁英教育等等。」

「那就送去補習班就好,或私立學校。」

「確實,有的補習班以機構方式申請實驗教育、有的是要進行雙語教學、讀經。你覺得該讓申請案過關嗎?」我問。

「我怎麼會知道?

「我個人認為,多數申請者認為實驗學校就是和主流不同就好,我認為不只這樣,而是要能論述出一套理由或理論,每個申請者須要說明為何主流學校的辦學方式,不適合自己的小孩,並提出該有的課程與教法出來,單單只有不喜歡學校是不夠的,因為人善變,就像我也是,常常說的做不到,開空頭支票。」

「你也知道,善變,和做不到,好像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不過你就是這樣兩項都有。」妳說。

「很多教育歪理害人不淺,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很多關鍵期的學習,過了就不再回頭,就像學音樂、語文和舞蹈,過了十幾歲後要學,都感到吃力。就像大陸有一位學生,聽了某人的讀經理論,如古人到深山念書,至今十九歲了,走進社會卻發現適應不良,重新念英文,卻如此地吃力。所以我碩班指導老師曾經說過,教育不該實驗,科學實驗錯了可以重來,人的成長架構在錯的實驗,是無法回復的。」

「我有同感,你就乖乖的去教書,別做這些事情了,我也該早幾年學瑜珈的,現在站著彎腰碰到腳趾都有困難,骨頭好硬,血液循環不好,有時會腳酸。」

「我會幫你按摩的,你也站了整天上課,累了吧!不過,可以聽我說,我對實驗教育的觀點嗎?不同於先前人的說法。」

「先幫我按摩小腿,再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